第三十四章 不讲武德 第2页
。
他死死盯着长安令,沉声道: “就算太子会骂人,难道就靠这句话,把那些突厥人杀了?” 听到这个,在场众人也是好奇起来。
要知道这次出使长安的人,都是突厥里面的精英,不说身经百战,也都是有经验的老兵。
单凭着太子那几个人,根本不是人家对手才是。
他们一个个看向长安令,却见后者满脸羞赧,不好意思地说道: “眼看着打不过了,太子殿下他突然亮明了自己身份……” 长安令微微一顿,观察着李世民的神色,小心翼翼道: “然后,殿下便趁着那些突厥人错愕行礼的功夫,一剑连刺五人……当场就给杀光了……” “什么!” 听到长安令的话,大殿上再度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人们心中只升起了一个念头。
太子这也太不讲武德了吧! 乘人不备,就要人性命! 好不要脸啊! 此时,李世民脸色也已经黑了下来。
原本还想着,这小子啥时候变得骁勇善战了呢。
没想到居然只会偷袭! 完全的懦夫之举! “去,给朕把太子找来!” 李世民满腔怒火地呵斥道。
这时,却见太子已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承乾脸上没有表情,无悲无喜,有些眼尖的,还在他衣角上,看到了一抹殷红的血迹。
“儿臣拜见父皇!” 李承乾进殿后,恭恭敬敬地朝李世民行了一礼。
下一刻,却见李世民勃然大怒道: “李承乾,你可知罪!” “哗!” 随着这声呵斥,大殿里顿时噤若寒蝉。
人们瞬间便明白李世民这是动了真怒了。
他们一个个看向李承乾,心想说,按照以往的经验,太子这会儿应该马上就要跪下,磕头请罪了吧…… 然而,接下来,却让所有人都懵逼了。
只见太子抬起头来,神色自若地看着李世民,恭声道: “儿臣不知犯了何罪,还请父皇示下……” “嘶!” 听到这个,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太子,今天一反常态,居然敢顶撞陛下了! 这是不要命了吗! 见到这一幕,太子侍读孔颖达连忙站了出来,焦急道: “陛下,太子怕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会胡言乱语,微臣代太子认罪,还请陛下念在父子之情,太子年幼,从轻发落!” 孔颖达一边跪着,一边使劲拉着李承乾的衣袖,想让他一起跪下。
却见李承乾闪躲到一旁,开口道: “孔师傅,孤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认罪!那些人,欺压我大唐百姓,本就该死!”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认真说道: “何苦上一次父皇也说过,想要亲自斩了那些人,儿臣这么做,也是为了父皇分忧。
” 李承乾说着说着,忽然想到上一次魏叔玉对他说的话,这会不禁有感而发。
“正所谓,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轰!” 李承乾这一句话,犹如一道惊雷,轰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历史上,这句话是原本在贞观后期,李世民才感悟出来的。
这时候,还没有想出来。
再加上这会儿李世民正在气头上,哪有功夫细品
他死死盯着长安令,沉声道: “就算太子会骂人,难道就靠这句话,把那些突厥人杀了?” 听到这个,在场众人也是好奇起来。
要知道这次出使长安的人,都是突厥里面的精英,不说身经百战,也都是有经验的老兵。
单凭着太子那几个人,根本不是人家对手才是。
他们一个个看向长安令,却见后者满脸羞赧,不好意思地说道: “眼看着打不过了,太子殿下他突然亮明了自己身份……” 长安令微微一顿,观察着李世民的神色,小心翼翼道: “然后,殿下便趁着那些突厥人错愕行礼的功夫,一剑连刺五人……当场就给杀光了……” “什么!” 听到长安令的话,大殿上再度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人们心中只升起了一个念头。
太子这也太不讲武德了吧! 乘人不备,就要人性命! 好不要脸啊! 此时,李世民脸色也已经黑了下来。
原本还想着,这小子啥时候变得骁勇善战了呢。
没想到居然只会偷袭! 完全的懦夫之举! “去,给朕把太子找来!” 李世民满腔怒火地呵斥道。
这时,却见太子已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李承乾脸上没有表情,无悲无喜,有些眼尖的,还在他衣角上,看到了一抹殷红的血迹。
“儿臣拜见父皇!” 李承乾进殿后,恭恭敬敬地朝李世民行了一礼。
下一刻,却见李世民勃然大怒道: “李承乾,你可知罪!” “哗!” 随着这声呵斥,大殿里顿时噤若寒蝉。
人们瞬间便明白李世民这是动了真怒了。
他们一个个看向李承乾,心想说,按照以往的经验,太子这会儿应该马上就要跪下,磕头请罪了吧…… 然而,接下来,却让所有人都懵逼了。
只见太子抬起头来,神色自若地看着李世民,恭声道: “儿臣不知犯了何罪,还请父皇示下……” “嘶!” 听到这个,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太子,今天一反常态,居然敢顶撞陛下了! 这是不要命了吗! 见到这一幕,太子侍读孔颖达连忙站了出来,焦急道: “陛下,太子怕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会胡言乱语,微臣代太子认罪,还请陛下念在父子之情,太子年幼,从轻发落!” 孔颖达一边跪着,一边使劲拉着李承乾的衣袖,想让他一起跪下。
却见李承乾闪躲到一旁,开口道: “孔师傅,孤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认罪!那些人,欺压我大唐百姓,本就该死!”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认真说道: “何苦上一次父皇也说过,想要亲自斩了那些人,儿臣这么做,也是为了父皇分忧。
” 李承乾说着说着,忽然想到上一次魏叔玉对他说的话,这会不禁有感而发。
“正所谓,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轰!” 李承乾这一句话,犹如一道惊雷,轰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历史上,这句话是原本在贞观后期,李世民才感悟出来的。
这时候,还没有想出来。
再加上这会儿李世民正在气头上,哪有功夫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