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奴婢是大爷院子里的丫鬟,大爷特地令奴婢送些时令瓜果给贵客品尝。
” 守门的小厮并未怀疑,只简单扫了苏昭雪几眼便放她进去。
苏昭雪悄悄松了一口气,她小心谨慎地跨过门槛,踏入院子里。
奇怪,院子里并无多余的佣人仆从。
夜风吹佛、翠竹声声,游廊两侧悬挂着的成窜红灯笼令人脚底生寒,若不是今夜月亮皎洁,照亮了偌大的庭院,苏昭雪还真的不敢独自闯进来。
中间厢房亮着灯,左右门窗皆敞着,苏昭雪定睛一瞧,并无人影,想来那名贵客身边的仆从皆跟随在其身侧。
她深呼吸,一鼓作气端着托盘穿游廊过石桥,来到宽敞的厢房门口,她伸手敲了敲门,等了一会儿,证实里头无人,她才推门进屋。
第2章贵客娄樾眼神幽暗,好一个美人计 屋内清一色的红漆描金家具,千金难买的黄花梨打造而成。
苏昭雪原先也不懂木料,盖因她来了侯府,苏氏身边的曹嬷嬷没少在她耳边炫耀吹嘘,侯爷与夫人甚为看中她长姐,屋子里一水的黄花梨家具。
正堂面北的条案上摆着四盆花卉,三盆姹紫嫣红的月季,一盆罕见的芍药。
芍药通体雪白,点点殷红浮在花蕊中,轩窗外的晚风拂过,带来一丝丝香甜。
按理六月过后,芍药早已开败,毕竟芍药枝叶娇弱,经不起风雨的摧残。
真当稀奇。
再观右侧摆着一整面靠墙的多宝架,琳琅满目的古玩字画点缀其中,一眼望去便不能小觑。
左边骏马奔腾的白玉屏风隔开了内间与待客的正厅,隐约能窥见珠帘后的床榻,床榻边缘还扔着一件换下来的月白色袍子。
苏昭雪脸红耳赤,不敢再乱瞧,她回过神,把手里的托盘搁在中间的八仙桌上。
雨后青瓷的茶壶旁搁着未饮完的半盏茶,余香袅袅。
苏昭雪眸光一闪,不止是茶香,还有酸枣仁的味道,味酸,功效良多,常饮可解失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原来贵客也有烦心事。
苏家早年贩卖药材,十年前在淮州城内开了一间生药铺,那年淮河水灾后生了瘟疫,苏家囤积的药材派上了用场,且未坐地起价发国难财,得以入了庆阳侯的眼。
之后,苏家连开十几家生药铺,家资逐渐殷实。
苏昭雪正是六岁那年被大水冲到了淮州成,被苏家人收养。
按理说她当时虽六岁,但多少能记得幼时记事,养母说她那会儿吓坏了,卧榻三个月才把身子养好,人精神后便忘却了记忆。
苏昭雪幼时模样可人,人又聪慧,那时候苏家开刚生药铺,人手不够,她常跟随在药铺老师傅身后添把手,一来二去也能辨别出不少药材,了解这些药材的用处。
要
” 守门的小厮并未怀疑,只简单扫了苏昭雪几眼便放她进去。
苏昭雪悄悄松了一口气,她小心谨慎地跨过门槛,踏入院子里。
奇怪,院子里并无多余的佣人仆从。
夜风吹佛、翠竹声声,游廊两侧悬挂着的成窜红灯笼令人脚底生寒,若不是今夜月亮皎洁,照亮了偌大的庭院,苏昭雪还真的不敢独自闯进来。
中间厢房亮着灯,左右门窗皆敞着,苏昭雪定睛一瞧,并无人影,想来那名贵客身边的仆从皆跟随在其身侧。
她深呼吸,一鼓作气端着托盘穿游廊过石桥,来到宽敞的厢房门口,她伸手敲了敲门,等了一会儿,证实里头无人,她才推门进屋。
第2章贵客娄樾眼神幽暗,好一个美人计 屋内清一色的红漆描金家具,千金难买的黄花梨打造而成。
苏昭雪原先也不懂木料,盖因她来了侯府,苏氏身边的曹嬷嬷没少在她耳边炫耀吹嘘,侯爷与夫人甚为看中她长姐,屋子里一水的黄花梨家具。
正堂面北的条案上摆着四盆花卉,三盆姹紫嫣红的月季,一盆罕见的芍药。
芍药通体雪白,点点殷红浮在花蕊中,轩窗外的晚风拂过,带来一丝丝香甜。
按理六月过后,芍药早已开败,毕竟芍药枝叶娇弱,经不起风雨的摧残。
真当稀奇。
再观右侧摆着一整面靠墙的多宝架,琳琅满目的古玩字画点缀其中,一眼望去便不能小觑。
左边骏马奔腾的白玉屏风隔开了内间与待客的正厅,隐约能窥见珠帘后的床榻,床榻边缘还扔着一件换下来的月白色袍子。
苏昭雪脸红耳赤,不敢再乱瞧,她回过神,把手里的托盘搁在中间的八仙桌上。
雨后青瓷的茶壶旁搁着未饮完的半盏茶,余香袅袅。
苏昭雪眸光一闪,不止是茶香,还有酸枣仁的味道,味酸,功效良多,常饮可解失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原来贵客也有烦心事。
苏家早年贩卖药材,十年前在淮州城内开了一间生药铺,那年淮河水灾后生了瘟疫,苏家囤积的药材派上了用场,且未坐地起价发国难财,得以入了庆阳侯的眼。
之后,苏家连开十几家生药铺,家资逐渐殷实。
苏昭雪正是六岁那年被大水冲到了淮州成,被苏家人收养。
按理说她当时虽六岁,但多少能记得幼时记事,养母说她那会儿吓坏了,卧榻三个月才把身子养好,人精神后便忘却了记忆。
苏昭雪幼时模样可人,人又聪慧,那时候苏家开刚生药铺,人手不够,她常跟随在药铺老师傅身后添把手,一来二去也能辨别出不少药材,了解这些药材的用处。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