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91章 王之善与

第91章 王之善与 第2页

目录
    四个字的出处。

     很快,苏润两眼一亮: 王之善与,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全句是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就是问:你希望你的君王行善举吗? 至于破题的方向,就是后面那句: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 大意就是:这里有位楚国的大臣,希望他儿子会说齐国话。

    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回答:“找齐国人来教。

    ” 孟子通过‘学齐国人语言应该找齐国人来教,而不是找楚国人来教。

    ’这一个小问题,由小及大,讲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不过苏润知道,若是仅仅讨论环境对人的影响,虽然没有偏离题目,但却不能足以出彩。

     他认为,这题真正的破题方向应该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大炎可以兴隆也! 从书山题海中锻炼出来的苏润,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解题步骤: 找出处、解题意、明论点。

     如今前三项都已经完成,加下来就是解释结论,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引经据典作阐述。

     至于逻辑清晰,文辞优美等,更是不用说,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找到了方向,苏润立刻就开始在草稿纸上动笔了: 圣人之言,非独论学语,实论治国。

    君王之侧,贤士如林,则国治民安;反之,则国乱民怨。

    今之君王,欲治国平天下,必先正其身,而正身之要,在于贤臣之辅佐。

    古之贤臣,莫过于汉武乡侯诸葛孔明…… 虽然亲贤远佞是主要方向。

     但科举取仕,那选拔的官员一定是为皇帝服务,维护皇权的。

     固然有魏征等直言进谏的诤臣,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是二凤。

     玉泉县令也不可能敢鼓动学子当魏征,去挑皇帝的刺儿。

     所以如果全围绕劝说皇帝来写,可能不得上意。

     所以,苏润引经据典的对象就是历史上最完美的臣子之一:诸葛武侯。

     不是都说吗? 当皇帝,希望臣子是武侯这样的;当官,希望同僚是武侯这样的;交朋友,希望朋友是武侯这样的;就算是做个平头百姓,也希望上头是武侯这样的人物! 苏润这篇文章,劝皇帝亲近贤臣在前。

     表达希望成为武侯这样的贤臣,去辅佐皇帝,安定国家在中。

     末了,再拍拍马屁,表示陛下雄才大略,施行仁政于天下,自己感恩戴德,不用皇帝来亲近自己,自己会努力成为贤臣,然后去亲近他。

     就这样,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不过因着县考对考卷字数有规定,不能超过七百字。

     所以苏润打完草稿后,又润色精简了一番。

     修改完后,苏润看着半干的墨迹,可别提多满意了: “啧!还有谁?!”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