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长歌续唱宴不休
虹影桥的光在长桌尽头织成道流动的帘,帘的这头摆着太婆的粗瓷碗,那头飘着孩子们新添的琉璃盏,中间的空位上,每副碗筷都泛着暖光,像无数双等待的眼睛。
樟木箱苏醒的震颤顺着桌腿往远处传,每传到一个新凳,凳面就冒出朵小小的虹影花,花瓣上写着“记”字——记着桌的纹、味的醇、暖的厚,像给每个入座的人发了张永不失效的会员卡,无论隔了多少岁月,只要凭着这朵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
孩子们举着“续歌本”在长桌旁奔跑,本子的封皮用三色布拼着“永唱”二字,跑过虹影帘时,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与传情筒的紫苏香、樟木箱的厚味撞在一起,竟在空气中凝成段新的旋律,旋律里有太婆的哼唱、外公的酒令、阿婆的劝饭声、孩子们的笑闹调,像把无数代人的声线拧成的绳,绳的两端分别系着过去和未来,拉得越紧,长歌的调子就越亮,和太婆传下来的那把老胡琴一模一样,弦轴上刻着“续”字,拉出来的音永远带着“家”的颤。
我在长桌的主位下,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串铜铃,铃舌缠着太婆的银发,摇动时发出的声响能穿透虹影帘,在桥的那头激起回声,像在喊“就等你了”。
铃的缝隙里卡着张泛黄的乐谱,是外公手写的《家宴长歌》,谱子的结尾没有终止符,只有道不断延伸的波浪线,线上标满了“新音符”的位置,从我们到孩子们,从孩子们到更远的未来,像份被时光签收的续写委托书,每个接过谱子的人,都在无意识地给长歌加段新的间奏。
子夜时分,长桌突然剧烈颤动,添味篮里的新菜与樟木箱的旧味在桌心相撞,生出道巨大的暖浪,浪尖托着《续歌录》往虹影桥的那头飘,纸页在浪上哗哗作响,像在给远方的人念家宴的菜单:“冷盘是三代人的思念,热菜是去与归的重逢,汤品是根与叶的相拥,甜品是永不断的暖……”浪过之处,新的桌腿从土里钻出来,新的碗筷从光里凝出来,连虹影桥的栏杆上都冒出了新的凳,像长桌自己在复制自己,要把家宴铺到所有有虹影的地方。
穿蓝校服的男孩突然指着虹影帘喊:“乐谱上的波浪线活了!”果然,《家宴长歌》的谱线正顺着暖浪往桥的那头爬,线上的音符越来越密,有的是异乡的鸟鸣,有的是远方的风声,有的是陌生人的笑,都被虹影的光镀上了家的色,变成长
樟木箱苏醒的震颤顺着桌腿往远处传,每传到一个新凳,凳面就冒出朵小小的虹影花,花瓣上写着“记”字——记着桌的纹、味的醇、暖的厚,像给每个入座的人发了张永不失效的会员卡,无论隔了多少岁月,只要凭着这朵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
孩子们举着“续歌本”在长桌旁奔跑,本子的封皮用三色布拼着“永唱”二字,跑过虹影帘时,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与传情筒的紫苏香、樟木箱的厚味撞在一起,竟在空气中凝成段新的旋律,旋律里有太婆的哼唱、外公的酒令、阿婆的劝饭声、孩子们的笑闹调,像把无数代人的声线拧成的绳,绳的两端分别系着过去和未来,拉得越紧,长歌的调子就越亮,和太婆传下来的那把老胡琴一模一样,弦轴上刻着“续”字,拉出来的音永远带着“家”的颤。
我在长桌的主位下,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串铜铃,铃舌缠着太婆的银发,摇动时发出的声响能穿透虹影帘,在桥的那头激起回声,像在喊“就等你了”。
铃的缝隙里卡着张泛黄的乐谱,是外公手写的《家宴长歌》,谱子的结尾没有终止符,只有道不断延伸的波浪线,线上标满了“新音符”的位置,从我们到孩子们,从孩子们到更远的未来,像份被时光签收的续写委托书,每个接过谱子的人,都在无意识地给长歌加段新的间奏。
子夜时分,长桌突然剧烈颤动,添味篮里的新菜与樟木箱的旧味在桌心相撞,生出道巨大的暖浪,浪尖托着《续歌录》往虹影桥的那头飘,纸页在浪上哗哗作响,像在给远方的人念家宴的菜单:“冷盘是三代人的思念,热菜是去与归的重逢,汤品是根与叶的相拥,甜品是永不断的暖……”浪过之处,新的桌腿从土里钻出来,新的碗筷从光里凝出来,连虹影桥的栏杆上都冒出了新的凳,像长桌自己在复制自己,要把家宴铺到所有有虹影的地方。
穿蓝校服的男孩突然指着虹影帘喊:“乐谱上的波浪线活了!”果然,《家宴长歌》的谱线正顺着暖浪往桥的那头爬,线上的音符越来越密,有的是异乡的鸟鸣,有的是远方的风声,有的是陌生人的笑,都被虹影的光镀上了家的色,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