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公主还小,办事不力很正常
桑弘羊不知,刘徽一会儿的功夫,脑子闪过无数的想法,认为办一个书阁远远不够。
办学校,长安有一个太学,各地也应该有他们的州学,府学,县学。
不过,哪怕是这样也远远不够。
还得要让更多的人愿意开私塾! “如何?”刘徽越想越多,赶紧打住冲桑弘羊道:“你是奉命行事,我让你干什么你只管做。
剩下的事不归你操心。
父皇若有怪罪,都由我来承担。
” 学校的事还是可以办的。
培养人才,绝不能指望一个长安。
办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还得有钱。
钱,刘徽现在绝对不缺。
缺的是人。
要是一个人,没有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心,万万不能用。
刘徽脑子再一次过起最近在淮南国见过的人,对比参考着,刘徽决定把人全都请来。
“我有意建一个学校,从启蒙开始,一年的时间,学杂费全免,一年之后,若是成绩优越者,学校会继续免费培养六年。
不知哪一位愿意当我这所学校的校长。
”刘徽在对待一个个作为淮南王府上养着的门客时,客气得和面对那些世族大家的人判若两人。
“学杂费全免?”乍然听到刘徽要办学校,其实是让人震惊的。
再听到刘徽要给人免费读书时,瞠目结舌的望向刘徽,不可思议之极。
刘徽重重点头,表示没有错,他们并没有听错,她就是这个意思。
“公主,是针对所有人,还是只在淮南国境内?”刘徽这一手笔不可谓不大,让他们想要确定的何尝不是,刘徽一番打算是只针对淮南国? 刘徽道:“这样一所学校不会只在淮南国境内。
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我才好继续在全国各地推广。
” 没有成果之前,贸然推广,如何才能把学校办好至关重要,刘徽并不想落人于柄,给人可乘之机。
一听刘徽有意在全国推广,更叫人不可思议。
“公主,学杂免费,办这样一所学校要费不少钱。
”不是他们不相信刘徽,而是这钱的事,刘徽考虑过吗?大汉那么多的人,如果刘徽都给人免费,那是多大的负担? 刘徽笑得开怀的道:“以天下盐利,应该是可以供给的。
” 一片倒抽声,众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紧刘徽,都知道刘徽手里握了新的制盐之法,因而才会借机让淮南王倒台。
可是刘徽要用盐利建学校,为大汉育人才。
这是何等的胸怀? “在下,愿意一试。
”育天下人才,有教无类,并非没有人有这等的宏愿。
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空有心而无此能。
结果,他们想而做不到的事,眼看刘徽有意为之。
想当教育家的人,没有钱,没有地儿。
刘徽是有钱也能弄到地儿,缺的是人。
两下互补,正好! “愿为公主驱使。
”并非所有人的志向都在出仕,也有人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好先生。
“公主若有意兴教育,有一个人其实公主应该去请上一请。
”还有人给刘徽提出意见。
刘徽当下明了他们指的到底是谁。
“董仲舒董先生。
”那一个向刘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他何尝不是也在一心孕育人才。
如果能够请此人出面,对他们的学校是好事。
道出董仲舒其名的刘徽摇头,“不合适。
至少短时间内并不合适。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刘彻认同推行的国策,按理来说董仲舒也应该要为之重用。
可是吧。
提出主张的人,也并不代表这样一个人可以很好的将政策执行到底。
董仲舒暂时来说还是更多注重于教育,为天下人讲儒学。
正因如此,听闻刘徽有意建学校,请人教学生的心,马上有人想到请董仲舒。
“我要是把董先生请来,诸位本来想留下帮我办这个学校的人,还有几个愿意留?”儒家学说,眼前的这些人里,有多少认可的儒家学说? 提议让董仲舒出面的人是学儒家的,但其他人并不是都一样。
本来有些不太高兴的人,听到刘徽这一句话,一时间都面露轻松,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不用解释。
瞬间对方便明白所谓的难处,绝不会让人置身于尴尬之中。
“治国平天下,天下之才,有用就好。
其实我父皇并非只愿意用儒家的人。
我在宫中也没少听黄老之术。
”刘徽适时的表态,她爹虽然为了天下安定,不得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不代表他容不得别的学术存在。
“庄子逍遥之道,墨家务实。
诸子百家,自有他们存在的道理。
尊之,为安天下。
用人,凡有才,可以兴国利民,何妨一用。
最让人不喜的其实是身居高位,以权谋私者。
对吧?”刘徽含笑迎对众人,好让人别认为他们家只想用儒家的人。
“如今朝堂上,习黄老之术的人并不少。
诸位也看到,我在淮南国内用人,只问其才其德,并不问他学的是哪一家。
治国之道,保一方安宁,办法千千万万,诸位只要有本事,让你们学到的知识惠于国,利于民,大汉绝不会吝啬。
”刘徽继续再接再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把人忽悠上贼船,不想想办法怎么行。
她的一番说辞,一众人细细一品,不可否认一个事实。
确实是。
朝堂上虽然再不以黄老之术为主,但想想大汉建朝几十年,黄老之术大行,儒家同样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没落。
最重要的一点是,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样的一套何尝不是披着儒家的皮,实则推行的是法家的理论。
说一套做一套,为的是天下安宁,要的是天下太平! 刘徽言外之意何尝不是,我开学校,请你们上课,你们可以教你们想教的内容,能不能让人认可,看你们本事。
传道授业,为国育才,很是让人心动。
尤其往后都不需要担心有人容不得他们。
刘徽岂能看不出他们的心动,于此时朝他们作一揖道:“不瞒诸位,我有意建学校,不收费用,志在为普通人铺路。
读书识字,能够为普通人寻得一个可以上升
办学校,长安有一个太学,各地也应该有他们的州学,府学,县学。
不过,哪怕是这样也远远不够。
还得要让更多的人愿意开私塾! “如何?”刘徽越想越多,赶紧打住冲桑弘羊道:“你是奉命行事,我让你干什么你只管做。
剩下的事不归你操心。
父皇若有怪罪,都由我来承担。
” 学校的事还是可以办的。
培养人才,绝不能指望一个长安。
办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还得有钱。
钱,刘徽现在绝对不缺。
缺的是人。
要是一个人,没有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心,万万不能用。
刘徽脑子再一次过起最近在淮南国见过的人,对比参考着,刘徽决定把人全都请来。
“我有意建一个学校,从启蒙开始,一年的时间,学杂费全免,一年之后,若是成绩优越者,学校会继续免费培养六年。
不知哪一位愿意当我这所学校的校长。
”刘徽在对待一个个作为淮南王府上养着的门客时,客气得和面对那些世族大家的人判若两人。
“学杂费全免?”乍然听到刘徽要办学校,其实是让人震惊的。
再听到刘徽要给人免费读书时,瞠目结舌的望向刘徽,不可思议之极。
刘徽重重点头,表示没有错,他们并没有听错,她就是这个意思。
“公主,是针对所有人,还是只在淮南国境内?”刘徽这一手笔不可谓不大,让他们想要确定的何尝不是,刘徽一番打算是只针对淮南国? 刘徽道:“这样一所学校不会只在淮南国境内。
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我才好继续在全国各地推广。
” 没有成果之前,贸然推广,如何才能把学校办好至关重要,刘徽并不想落人于柄,给人可乘之机。
一听刘徽有意在全国推广,更叫人不可思议。
“公主,学杂免费,办这样一所学校要费不少钱。
”不是他们不相信刘徽,而是这钱的事,刘徽考虑过吗?大汉那么多的人,如果刘徽都给人免费,那是多大的负担? 刘徽笑得开怀的道:“以天下盐利,应该是可以供给的。
” 一片倒抽声,众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紧刘徽,都知道刘徽手里握了新的制盐之法,因而才会借机让淮南王倒台。
可是刘徽要用盐利建学校,为大汉育人才。
这是何等的胸怀? “在下,愿意一试。
”育天下人才,有教无类,并非没有人有这等的宏愿。
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空有心而无此能。
结果,他们想而做不到的事,眼看刘徽有意为之。
想当教育家的人,没有钱,没有地儿。
刘徽是有钱也能弄到地儿,缺的是人。
两下互补,正好! “愿为公主驱使。
”并非所有人的志向都在出仕,也有人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好先生。
“公主若有意兴教育,有一个人其实公主应该去请上一请。
”还有人给刘徽提出意见。
刘徽当下明了他们指的到底是谁。
“董仲舒董先生。
”那一个向刘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他何尝不是也在一心孕育人才。
如果能够请此人出面,对他们的学校是好事。
道出董仲舒其名的刘徽摇头,“不合适。
至少短时间内并不合适。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刘彻认同推行的国策,按理来说董仲舒也应该要为之重用。
可是吧。
提出主张的人,也并不代表这样一个人可以很好的将政策执行到底。
董仲舒暂时来说还是更多注重于教育,为天下人讲儒学。
正因如此,听闻刘徽有意建学校,请人教学生的心,马上有人想到请董仲舒。
“我要是把董先生请来,诸位本来想留下帮我办这个学校的人,还有几个愿意留?”儒家学说,眼前的这些人里,有多少认可的儒家学说? 提议让董仲舒出面的人是学儒家的,但其他人并不是都一样。
本来有些不太高兴的人,听到刘徽这一句话,一时间都面露轻松,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不用解释。
瞬间对方便明白所谓的难处,绝不会让人置身于尴尬之中。
“治国平天下,天下之才,有用就好。
其实我父皇并非只愿意用儒家的人。
我在宫中也没少听黄老之术。
”刘徽适时的表态,她爹虽然为了天下安定,不得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不代表他容不得别的学术存在。
“庄子逍遥之道,墨家务实。
诸子百家,自有他们存在的道理。
尊之,为安天下。
用人,凡有才,可以兴国利民,何妨一用。
最让人不喜的其实是身居高位,以权谋私者。
对吧?”刘徽含笑迎对众人,好让人别认为他们家只想用儒家的人。
“如今朝堂上,习黄老之术的人并不少。
诸位也看到,我在淮南国内用人,只问其才其德,并不问他学的是哪一家。
治国之道,保一方安宁,办法千千万万,诸位只要有本事,让你们学到的知识惠于国,利于民,大汉绝不会吝啬。
”刘徽继续再接再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把人忽悠上贼船,不想想办法怎么行。
她的一番说辞,一众人细细一品,不可否认一个事实。
确实是。
朝堂上虽然再不以黄老之术为主,但想想大汉建朝几十年,黄老之术大行,儒家同样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没落。
最重要的一点是,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样的一套何尝不是披着儒家的皮,实则推行的是法家的理论。
说一套做一套,为的是天下安宁,要的是天下太平! 刘徽言外之意何尝不是,我开学校,请你们上课,你们可以教你们想教的内容,能不能让人认可,看你们本事。
传道授业,为国育才,很是让人心动。
尤其往后都不需要担心有人容不得他们。
刘徽岂能看不出他们的心动,于此时朝他们作一揖道:“不瞒诸位,我有意建学校,不收费用,志在为普通人铺路。
读书识字,能够为普通人寻得一个可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