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页
罪该万死呢?
我大汉就没有诛杀忠臣贤臣的先例,更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这个老头头发花白,还在那砰砰磕头,多可怜啊。
刘禅的心里百转千回,想到这儿,他决定亲自审一审,看看是否有冤屈? 他一拍龙椅的扶手,大喝一声: “堂下所跪何人?” 突然的一声暴喝,将大殿上所有人吓了一跳,赶紧停止了争吵,凝神站好。
正在磕头的魏忠贤也是一脸懵逼,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装不熟? 心里虽然疑惑,但陛下问话,他必须直接回答: “陛下,奴婢魏忠贤。
” “奴婢?” 刘禅明白了,原来是个太监,就像前世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黄皓一样,不过这名字取的是真的好啊。
“魏,忠,贤,嗯,又忠又贤,好名字!何人所取啊?” 魏忠贤心想,或许陛下常年待在信王府,不了解情况,但这也是一个表达忠心的好机会,赶紧说: “回陛下,奴婢进宫的时候,改名为李进忠,后来,蒙先帝赏识,亲自赐名魏忠贤。
” “多年来,奴婢牢记先帝教诲,忠心耿耿,尽忠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
” 李进忠,魏忠贤,主打一个忠诚,看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刘禅不由得对魏忠贤的印象好了几分。
礼部尚书温体仁和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对视一眼,轻轻摇了摇头,他们都从对方的神情中,看出了同样的疑问: 陛下莫不是失忆了? 钱谦益是标准的东林党,受阉党排挤,天启四年被革职回乡。
后期成为东林党的魁首,建奴打到南京,就是这个钱谦益,率领南京满朝文武出城投降。
温体仁标榜自己无党无派,在天启年间,连续因丧父丧母而回乡丁忧,躲过了阉党的迫害。
后来,当了十年内阁大臣,没有任何建树,一味排斥异己,是一个奸臣。
新帝登基,他们才得以回到朝堂,如果不趁这个机会,把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斩尽杀绝,他们以后就没好日子过。
所以,他俩现在是暂时的盟友,在驱除阉党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陛下在十天前批准了阉党重要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的辞呈,表现出来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驱除阉党。
现在就差最后这一哆嗦,今日把魏忠贤拿下,阉党就可以收网了,到时就是他们东林党的天下。
可是,陛下现在是什么意思?让他俩百思不得其解。
英国公张维贤一直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听到陛下问这两句,刚开始也是一愣。
他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捋了捋下巴的胡须,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英国公张维贤是永乐大帝朱棣靖难第一功臣张玉的后代,第七代英国公,现在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执掌京营。
他是明末大明江山的定海神针,天启帝登基的时候,是他在险恶的环境中,亲自抬着朱由校的轿子进入文华殿登基。
朱由检登基的时候,又是他接受懿安皇后懿旨,带兵护送信王朱由检进宫,粉碎了魏忠贤的阴谋。
他从来不参与党争,也不对朝政发表任何看法,只牢牢把控京营,在关键时刻忠于大明皇帝。
他对这个17岁的陛下,并没有什么印象,对他来说,只要是朱家子孙坐在那个龙椅上就行,别的都不关他的事儿。
可是,今天陛下的举动实在有些反常。
他能不认识魏忠贤吗?当然不能啊。
他能不知道魏忠贤的名字是先帝取的?当然知道啊。
刘禅的心里百转千回,想到这儿,他决定亲自审一审,看看是否有冤屈? 他一拍龙椅的扶手,大喝一声: “堂下所跪何人?” 突然的一声暴喝,将大殿上所有人吓了一跳,赶紧停止了争吵,凝神站好。
正在磕头的魏忠贤也是一脸懵逼,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装不熟? 心里虽然疑惑,但陛下问话,他必须直接回答: “陛下,奴婢魏忠贤。
” “奴婢?” 刘禅明白了,原来是个太监,就像前世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黄皓一样,不过这名字取的是真的好啊。
“魏,忠,贤,嗯,又忠又贤,好名字!何人所取啊?” 魏忠贤心想,或许陛下常年待在信王府,不了解情况,但这也是一个表达忠心的好机会,赶紧说: “回陛下,奴婢进宫的时候,改名为李进忠,后来,蒙先帝赏识,亲自赐名魏忠贤。
” “多年来,奴婢牢记先帝教诲,忠心耿耿,尽忠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
” 李进忠,魏忠贤,主打一个忠诚,看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刘禅不由得对魏忠贤的印象好了几分。
礼部尚书温体仁和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对视一眼,轻轻摇了摇头,他们都从对方的神情中,看出了同样的疑问: 陛下莫不是失忆了? 钱谦益是标准的东林党,受阉党排挤,天启四年被革职回乡。
后期成为东林党的魁首,建奴打到南京,就是这个钱谦益,率领南京满朝文武出城投降。
温体仁标榜自己无党无派,在天启年间,连续因丧父丧母而回乡丁忧,躲过了阉党的迫害。
后来,当了十年内阁大臣,没有任何建树,一味排斥异己,是一个奸臣。
新帝登基,他们才得以回到朝堂,如果不趁这个机会,把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斩尽杀绝,他们以后就没好日子过。
所以,他俩现在是暂时的盟友,在驱除阉党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陛下在十天前批准了阉党重要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的辞呈,表现出来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驱除阉党。
现在就差最后这一哆嗦,今日把魏忠贤拿下,阉党就可以收网了,到时就是他们东林党的天下。
可是,陛下现在是什么意思?让他俩百思不得其解。
英国公张维贤一直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听到陛下问这两句,刚开始也是一愣。
他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捋了捋下巴的胡须,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英国公张维贤是永乐大帝朱棣靖难第一功臣张玉的后代,第七代英国公,现在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执掌京营。
他是明末大明江山的定海神针,天启帝登基的时候,是他在险恶的环境中,亲自抬着朱由校的轿子进入文华殿登基。
朱由检登基的时候,又是他接受懿安皇后懿旨,带兵护送信王朱由检进宫,粉碎了魏忠贤的阴谋。
他从来不参与党争,也不对朝政发表任何看法,只牢牢把控京营,在关键时刻忠于大明皇帝。
他对这个17岁的陛下,并没有什么印象,对他来说,只要是朱家子孙坐在那个龙椅上就行,别的都不关他的事儿。
可是,今天陛下的举动实在有些反常。
他能不认识魏忠贤吗?当然不能啊。
他能不知道魏忠贤的名字是先帝取的?当然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