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明
天启七年
紫禁城乾清宫
高高的御座上,17岁的崇祯皇帝端坐在龙椅上。
殿内,文武百官悉数到场。
有的面如死灰,惶惶不安,有的心中狂喜,意气风发。
最前面的地上,跪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人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
此时的魏忠贤,早就没有了昔日权倾朝野的嚣张跋扈,跪在地上砰砰磕头。
王承恩手中拿着国子监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正继续高声念道: “以上魏忠贤十大罪,罄南山之竹,不足书其奸状,决东海之波,难洗其罪恶。
” “请陛下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以彰正始之法。
” “轰隆!” 晴朗的天空突然一声惊雷,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动了一下,迷茫地睁开双眼。
“我这是在哪儿?” “我不是在洛阳安乐公府病死了吗?”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此时的蜀汉后主刘禅一脸懵逼。
莫名其妙穿越成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却完全没有恢复崇祯的任何记忆,只能茫然的看着大殿上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
他环顾一下四周,当了四十年皇帝的刘禅,哪里能不明白,这是在朝堂上。
他看了看自己坐的龙椅,摸了摸身上的龙袍,虽然颜色和料子都不一样,但他知道,这就是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龙袍。
他顿时心中狂喜,自己又重活一世,仍然是一个皇帝。
应该是朕这个皇帝做得不错,才有重活一世的机会吧。
朕出身布衣,父亲是卖草鞋的,丈人是杀猪的,丈母娘是砍柴的,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17岁就登基称帝,在位长达40年。
朕从小武功盖世,勇猛过人,曾亲率1名骑兵,在敌人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
朕善于选贤任能,任用了古代历史上评价最高的丞相,并且君臣相得益彰,成就千古佳话。
朕让天下归心,敌国位高权重的宗亲重臣,不顾杀父之仇和家眷性命,也要前来投奔归顺。
朕还于旧都,完成了汉献帝、汉昭烈帝的遗愿,带领文武大臣回到洛阳,还亲眼见证篡夺汉室江山的曹魏灭亡。
朕教子有方,在这一点上,甚至超越了汉昭烈帝,因为汉昭烈帝的儿子,明显不如朕的儿子。
可是,这些都是朕上一世的辉煌,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刘禅一筹莫展,他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先大概听听他们在吵什么。
王承恩念完,大殿内顿时人声鼎沸。
“陛下,魏忠贤祸国殃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 “陛下,魏公公安邦定国,乃是社稷的功臣。
” “陛下,如今,我大明江山内忧外患,魏忠贤不除,江山社稷危矣。
” “陛下,如今,我大明财政危机,只有魏公公能够力挽狂澜,解决眼下的危机。
” “大明江山?” 他很快抓住了关键词,搞明白了现在是一个叫大明的王朝。
刘禅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大汉之前,没有一个朝代叫大明的,应该是后世的一个王朝。
现在,朝堂似乎分成两派,一派说这个魏忠贤罪该万死,另一派说这个魏忠贤是安邦定国的功臣。
双方争执不下,官司打到朕这儿来了。
朕的相父呢?是不是又领兵北伐去了?该不会相父又饮恨五丈原了吧? 魏忠贤? 多好的名字啊,又忠又贤,怎么就
殿内,文武百官悉数到场。
有的面如死灰,惶惶不安,有的心中狂喜,意气风发。
最前面的地上,跪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人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
此时的魏忠贤,早就没有了昔日权倾朝野的嚣张跋扈,跪在地上砰砰磕头。
王承恩手中拿着国子监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正继续高声念道: “以上魏忠贤十大罪,罄南山之竹,不足书其奸状,决东海之波,难洗其罪恶。
” “请陛下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以彰正始之法。
” “轰隆!” 晴朗的天空突然一声惊雷,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动了一下,迷茫地睁开双眼。
“我这是在哪儿?” “我不是在洛阳安乐公府病死了吗?”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此时的蜀汉后主刘禅一脸懵逼。
莫名其妙穿越成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却完全没有恢复崇祯的任何记忆,只能茫然的看着大殿上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
他环顾一下四周,当了四十年皇帝的刘禅,哪里能不明白,这是在朝堂上。
他看了看自己坐的龙椅,摸了摸身上的龙袍,虽然颜色和料子都不一样,但他知道,这就是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龙袍。
他顿时心中狂喜,自己又重活一世,仍然是一个皇帝。
应该是朕这个皇帝做得不错,才有重活一世的机会吧。
朕出身布衣,父亲是卖草鞋的,丈人是杀猪的,丈母娘是砍柴的,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17岁就登基称帝,在位长达40年。
朕从小武功盖世,勇猛过人,曾亲率1名骑兵,在敌人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
朕善于选贤任能,任用了古代历史上评价最高的丞相,并且君臣相得益彰,成就千古佳话。
朕让天下归心,敌国位高权重的宗亲重臣,不顾杀父之仇和家眷性命,也要前来投奔归顺。
朕还于旧都,完成了汉献帝、汉昭烈帝的遗愿,带领文武大臣回到洛阳,还亲眼见证篡夺汉室江山的曹魏灭亡。
朕教子有方,在这一点上,甚至超越了汉昭烈帝,因为汉昭烈帝的儿子,明显不如朕的儿子。
可是,这些都是朕上一世的辉煌,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刘禅一筹莫展,他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先大概听听他们在吵什么。
王承恩念完,大殿内顿时人声鼎沸。
“陛下,魏忠贤祸国殃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 “陛下,魏公公安邦定国,乃是社稷的功臣。
” “陛下,如今,我大明江山内忧外患,魏忠贤不除,江山社稷危矣。
” “陛下,如今,我大明财政危机,只有魏公公能够力挽狂澜,解决眼下的危机。
” “大明江山?” 他很快抓住了关键词,搞明白了现在是一个叫大明的王朝。
刘禅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大汉之前,没有一个朝代叫大明的,应该是后世的一个王朝。
现在,朝堂似乎分成两派,一派说这个魏忠贤罪该万死,另一派说这个魏忠贤是安邦定国的功臣。
双方争执不下,官司打到朕这儿来了。
朕的相父呢?是不是又领兵北伐去了?该不会相父又饮恨五丈原了吧? 魏忠贤? 多好的名字啊,又忠又贤,怎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