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苏晋沉默了一下,声音轻飘飘的:“我猜也是。
” 大理寺这条道,是彻底被堵死了。
苏晋躺倒在榻上,想起四年多前,她被乱棍加身,昏死在路边。
只有晁清来寻她。
风雨连天,泥浆沾了他的白衣袖子,他将她架在背上,索性连伞也扔了。
苏晋浑浑噩噩间说了声谢,晁清脚步一顿,闷声回了句:“你我之间,不提谢字。
” 受恩于危难,结草衔环以为报。
周萍方起身就听见叩门声。
天未明,苏晋站在屋外,眼底乌青,大约是辗转思量了一整夜:“小侯爷的密帖呢?拿来给我。
” 周萍原还困顿着,听了这话,陡然一惊:“你疯了?” 苏晋不言语,从一方红木匣子里将密帖取出,帖子左下角有一镂空紫荆花样,里头还写着一道策问。
这样的信帖面上瞧着没什么,里头却大有文章当今圣上以文治国,每月命翰林分发策问,令诸皇子作答,时限三日,答出无赏,答不出却有罚。
收到这样的密帖,大约是哪位殿下躲懒,找下头的人代答。
宫中规矩严苛,虽说密帖经手之人甚少,但若铁了心要查,也不是查不出的。
半年前,钦天监一名司晨就因帮十四殿下代拟了一道策论,被活活打死。
苏晋将桌上一杯冷茶泼到砚台里,碾墨铺纸,落笔就答。
周萍在一旁看得触目惊心,连忙将门掩上,跟过来问:“昨日我要烧这密帖,你拦着不让,心里就有这打算了?” 苏晋“嗯”了一声。
周萍急忙道:“你找死么?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 苏晋道:“危墙虽险,尚有一线生机,总好过屈身求人。
” 周萍要再劝,外头有人催他上值。
匆忙洗了把脸,走到门前,回头看苏晋仍旧一副笔走如飞慷慨赴死的形容,只好叮嘱:“你要找晁清,我替你想辙,你莫要冲动,切记三思而后行。
” 苏晋没抬眼,回了句:“记得帮我画卯。
” 策问论的是中兴之本,苏晋答罢,收拾好笔墨出门。
外头又在落雨,雨丝如断线,细且密,她回屋取蓑衣,想了一想,又取了那柄天青色油纸伞。
这是柳朝明的伞。
苏晋想,此一行,若能撞见柳朝明,便将这伞归还了。
周萍说三思而行,她不是没有听进去。
可有什么办法呢? 她实在不愿欠旁人什么,点滴之恩,便要涌泉相报,而晁清相扶相持之恩,竟要以命相搏了。
她这一生注定艰险,长此以往,还是与旁人少些瓜葛才好。
第二章(已修) 得到侯府,府外武卫称小侯爷上值未还,烦请先候着。
小侯爷任暄是长平侯的独子,长平侯过世后,光耀一时的侯府徒留一个空架子,好在圣上念任暄谦恭有度,御封他为礼部郎中。
明日是殿试,任暄在衙署核对了一日贡士名录,等到散值归家,已暮色时分了。
春雨初歇,他老远辨出府外站着的人是苏晋,心里猜到她的来意,一时喜出望外。
入得厅堂,苏晋将密帖取出:“请小侯爷过目。
” 任暄五年前就读过苏晋的文章,彼时她方入翰林,一手策论清放干净,颇具名
” 大理寺这条道,是彻底被堵死了。
苏晋躺倒在榻上,想起四年多前,她被乱棍加身,昏死在路边。
只有晁清来寻她。
风雨连天,泥浆沾了他的白衣袖子,他将她架在背上,索性连伞也扔了。
苏晋浑浑噩噩间说了声谢,晁清脚步一顿,闷声回了句:“你我之间,不提谢字。
” 受恩于危难,结草衔环以为报。
周萍方起身就听见叩门声。
天未明,苏晋站在屋外,眼底乌青,大约是辗转思量了一整夜:“小侯爷的密帖呢?拿来给我。
” 周萍原还困顿着,听了这话,陡然一惊:“你疯了?” 苏晋不言语,从一方红木匣子里将密帖取出,帖子左下角有一镂空紫荆花样,里头还写着一道策问。
这样的信帖面上瞧着没什么,里头却大有文章当今圣上以文治国,每月命翰林分发策问,令诸皇子作答,时限三日,答出无赏,答不出却有罚。
收到这样的密帖,大约是哪位殿下躲懒,找下头的人代答。
宫中规矩严苛,虽说密帖经手之人甚少,但若铁了心要查,也不是查不出的。
半年前,钦天监一名司晨就因帮十四殿下代拟了一道策论,被活活打死。
苏晋将桌上一杯冷茶泼到砚台里,碾墨铺纸,落笔就答。
周萍在一旁看得触目惊心,连忙将门掩上,跟过来问:“昨日我要烧这密帖,你拦着不让,心里就有这打算了?” 苏晋“嗯”了一声。
周萍急忙道:“你找死么?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 苏晋道:“危墙虽险,尚有一线生机,总好过屈身求人。
” 周萍要再劝,外头有人催他上值。
匆忙洗了把脸,走到门前,回头看苏晋仍旧一副笔走如飞慷慨赴死的形容,只好叮嘱:“你要找晁清,我替你想辙,你莫要冲动,切记三思而后行。
” 苏晋没抬眼,回了句:“记得帮我画卯。
” 策问论的是中兴之本,苏晋答罢,收拾好笔墨出门。
外头又在落雨,雨丝如断线,细且密,她回屋取蓑衣,想了一想,又取了那柄天青色油纸伞。
这是柳朝明的伞。
苏晋想,此一行,若能撞见柳朝明,便将这伞归还了。
周萍说三思而行,她不是没有听进去。
可有什么办法呢? 她实在不愿欠旁人什么,点滴之恩,便要涌泉相报,而晁清相扶相持之恩,竟要以命相搏了。
她这一生注定艰险,长此以往,还是与旁人少些瓜葛才好。
第二章(已修) 得到侯府,府外武卫称小侯爷上值未还,烦请先候着。
小侯爷任暄是长平侯的独子,长平侯过世后,光耀一时的侯府徒留一个空架子,好在圣上念任暄谦恭有度,御封他为礼部郎中。
明日是殿试,任暄在衙署核对了一日贡士名录,等到散值归家,已暮色时分了。
春雨初歇,他老远辨出府外站着的人是苏晋,心里猜到她的来意,一时喜出望外。
入得厅堂,苏晋将密帖取出:“请小侯爷过目。
” 任暄五年前就读过苏晋的文章,彼时她方入翰林,一手策论清放干净,颇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