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33章
大年初一,村里依旧热热闹闹,长辈老人都在家里穿着新衣等着,晚辈们穿着新衣开始走动拜年。
孩童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早就和杨昭两口子说好了,所以张婶一早起来忙活,这会儿准备的差不多,坐等着杨昭带着温煜过来拜年。
虽然经历一场灾难,但好歹家里的东西都找到了,包括张家原本的存钱,这会儿两个红封摆在桌子上,明显是给杨昭和温煜准备的。
两人也早早起来,来拜年两人也没有空着手,带着之前准备的东西敲响了张家的门。
“婶子,张叔过年好啊!”温煜性格越发开朗起来,一进门就笑嘻嘻的开始拜年。
张婶看在眼里,眼尾隐隐泛红,但这大过年的是个喜庆日子,她抹了一下眼角,笑着应道:“你们也过年好啊,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
” 红封里各包了六文钱,看着不多但对于村里人来说也不算少。
张王氏扶着孕肚走出来,笑道:“快坐下吃茶,婆母知道你们今天过来,忙了一早上这才卸下来。
” 温煜似有若无的扫了两眼张王氏的肚子,张婶看到了,笑着说道:“这孩子也是命大,经历了雪灾还安安稳稳的,我这孙子以后命硬着呢,定能长命百岁。
” 温煜还是第一次这样去别人家做客,平时相处还好,这会儿多少有些不自然,张婶看在眼里,抓起一把花生塞到他手里。
“这花生我自己用沙子炒的,你们快尝尝怎么样?” 杨昭和张家熟悉,如同在家似的,大咧咧的坐在那里自己倒茶,毫不客气。
“昨日你叔听村长说,你想找人帮着做鞋?” 大年初一闲来无事唠唠家常,温煜听到有关自己的事情,也放松不少。
“是的,之前跟着二哥去镇上卖货,主人家见我是个哥儿,就问会不会针线想要给家里的长工仆人还有镖队的人做鞋,我应了,只是他们一时要的多,我一个人做不完,所以想请村里的婶子大娘帮着做,这样大家也能挣些零花钱。
” 张婶听完,眼睛亮了亮,拖着凳子凑近温煜,“可有什么要求?一双鞋多少文?” 这下可难住了温煜,他还没有来得及想这些,他只是有个想法,结果杨昭动作快,这就已经和村长说了,村长也不是个拖延的人,一日的功夫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这两日忙着过年,他还没有想过具体的工钱和章程。
一旁喝茶吃瓜生的杨昭开了口,“针线料子都我们出,只需要出些人工就行,做一双鞋做好了给十文钱的工钱。
十文钱……张婶哑声的在心里算了算,若是东西准备充分,从刷浆到做好两日就能做起来一双,两日十文钱,十日就是五十文,一个月不停下来就能挣一百五十文。
这对于村里的女儿和双儿来说,简直是巨款啊。
王张氏挺着肚子坐在一旁,掐着手指算了算,“娘,做针线也不累人,我也能接活儿做。
” 张婶呐呐的回头看了一眼儿媳,儿媳身子重,不说两日做出来一双,就是三日做一双,一个月也有一百文,孩子眼瞧着就要出生了,正是家里用钱的时候,地里的庄稼都毁了,原想
孩童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早就和杨昭两口子说好了,所以张婶一早起来忙活,这会儿准备的差不多,坐等着杨昭带着温煜过来拜年。
虽然经历一场灾难,但好歹家里的东西都找到了,包括张家原本的存钱,这会儿两个红封摆在桌子上,明显是给杨昭和温煜准备的。
两人也早早起来,来拜年两人也没有空着手,带着之前准备的东西敲响了张家的门。
“婶子,张叔过年好啊!”温煜性格越发开朗起来,一进门就笑嘻嘻的开始拜年。
张婶看在眼里,眼尾隐隐泛红,但这大过年的是个喜庆日子,她抹了一下眼角,笑着应道:“你们也过年好啊,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
” 红封里各包了六文钱,看着不多但对于村里人来说也不算少。
张王氏扶着孕肚走出来,笑道:“快坐下吃茶,婆母知道你们今天过来,忙了一早上这才卸下来。
” 温煜似有若无的扫了两眼张王氏的肚子,张婶看到了,笑着说道:“这孩子也是命大,经历了雪灾还安安稳稳的,我这孙子以后命硬着呢,定能长命百岁。
” 温煜还是第一次这样去别人家做客,平时相处还好,这会儿多少有些不自然,张婶看在眼里,抓起一把花生塞到他手里。
“这花生我自己用沙子炒的,你们快尝尝怎么样?” 杨昭和张家熟悉,如同在家似的,大咧咧的坐在那里自己倒茶,毫不客气。
“昨日你叔听村长说,你想找人帮着做鞋?” 大年初一闲来无事唠唠家常,温煜听到有关自己的事情,也放松不少。
“是的,之前跟着二哥去镇上卖货,主人家见我是个哥儿,就问会不会针线想要给家里的长工仆人还有镖队的人做鞋,我应了,只是他们一时要的多,我一个人做不完,所以想请村里的婶子大娘帮着做,这样大家也能挣些零花钱。
” 张婶听完,眼睛亮了亮,拖着凳子凑近温煜,“可有什么要求?一双鞋多少文?” 这下可难住了温煜,他还没有来得及想这些,他只是有个想法,结果杨昭动作快,这就已经和村长说了,村长也不是个拖延的人,一日的功夫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这两日忙着过年,他还没有想过具体的工钱和章程。
一旁喝茶吃瓜生的杨昭开了口,“针线料子都我们出,只需要出些人工就行,做一双鞋做好了给十文钱的工钱。
十文钱……张婶哑声的在心里算了算,若是东西准备充分,从刷浆到做好两日就能做起来一双,两日十文钱,十日就是五十文,一个月不停下来就能挣一百五十文。
这对于村里的女儿和双儿来说,简直是巨款啊。
王张氏挺着肚子坐在一旁,掐着手指算了算,“娘,做针线也不累人,我也能接活儿做。
” 张婶呐呐的回头看了一眼儿媳,儿媳身子重,不说两日做出来一双,就是三日做一双,一个月也有一百文,孩子眼瞧着就要出生了,正是家里用钱的时候,地里的庄稼都毁了,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