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页
林相距的距离。
晴川和任意意虽然只隔着半个城区,仍旧常常通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们两个人都是肯写字的人,快乐的事定然要让对方分享,伤感也要抱怨给对方听。
大一结束时晴川将这年的信札整理出来,她的卧室里有一个史努比信插,她就在史努比的脚趾上贴了二十一枚彩贴小星星,因为任意意一共在信里提到郭海林二十一次,她的信里总有这样的话:“海林写信来说……” 晴川十二三岁时读傅东华译的《飘》,很老的版本,翻译过来还是中国旧式的行文语气,每次看到郝斯佳看希礼的信,总是在心里想,无可救药,这个女人。
但是现在才渐渐明白那种绝望,真的是饮鸠止渴的无可救药。
慢慢的和任意意的通信自然疏朗了些,但是一个月总还有一两封。
任意意在信里抱怨,高年级有一位学长对她穷追不舍,家里环境优渥,所以送给她一部摩托罗拉精英王,她当然回绝了. 彼时正是中文CALL机的颠峰时代,摩托罗拉精英王市价一千九百多块,晴川一时没在意,虽然那时高校学生带CALL机还是凤毛麟角,但她念大学后父母就给她买了CALL机,后来苏维又送给她一部诺基亚6110手机。
当时手机里最小巧的款式,放在阳光下会变色,她也只觉得这份礼物很可爱而己。
任意意在信里将那位穷追不舍的学长,戏称为“精英王”。
晴川一直未察觉,直到有天任意意突然给她打电话,语气十分平静的告诉她:“晴川,我和郭海林分手了。
” 很晴朗的秋天,窗外的一切突然静下来。
她们这幢宿舍楼和这所学校最大的操场只是一路之隔,操场上那样多的人,跑步的、打球的、踢球的……窗外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摇也不摇,青色的叶子里泛出脆黄,晴川连话也不晓得该怎么答,任意意断续的说着一些话,大意是距离太远,感情难以为继。
晴川最后才问:“精英王?”! 任意意沉静了许久,才答:“是的。
” 太远,隔着几乎半个中国,一千公里。
过去郭海林曾经寻找着每一个机会来看任意意,坐通宵的硬座。
“五一”或者“十一”,只要休息超过三天的时候,他都会来。
他家里条件不好,他上大学后一直勤工俭学,做家教,为了学费生活费,也为了能来看她。
晴川最后还是去了一趟上海,瞒着家里人。
虽然明明还有卧铺票,她却坐了通宵的硬座,坐得她全身的骨头都发僵,但更僵的是脑筋。
她不知道要自己去做什么,可是不假思索就去了。
在上海站给另一位高中同学小安打电话,晴川的人缘一直好,小安穿过大半个上海来接她,见面就诧异:“啊呀晴川,你怎么啦?” 到了小安的宿舍,晴川才照镜子,只是一夜,猛然就憔悴下去,整个人像一棵腌过的雪里红。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自己。
她向来打通宵的牌照样精神抖擞,即使第一堂课是《C语言》也不会打瞌睡。
晴川最后还是没有去找郭海林,第二天和小安一起逛淮海路。
下雨,上海秋天的雨,两侧的法国梧桐,大片大片的掉着叶子,人行道上积着一小洼一小洼的水,公车慢吞吞的驶过,她们从宋庆龄故居一直走到台北广场,晴川并不觉得累,只想一生一世就要这样走下去才好。
两侧都是商铺,并不鲜亮的橱窗,晴川明明是知道在上海,和他同一座城市。
皮鞋进了水,袜子湿了又冷又潮的贴在脚底,小安笑着说:“真是奢侈,这样好的牌子。
”真是奢侈,可以离他这样近,但是,永远不能伸出手去了。
回去的火车上接到苏维的电话,问:“你在哪里?” 她没有回答,说:“苏维,我们分手吧。
” ----------------------- 长安跳槽之后不久就当了领班,每个月工资加上小费也有两千多块钱,但客人不好应付,尤其是喝醉后的客人。
刚来“花
晴川和任意意虽然只隔着半个城区,仍旧常常通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们两个人都是肯写字的人,快乐的事定然要让对方分享,伤感也要抱怨给对方听。
大一结束时晴川将这年的信札整理出来,她的卧室里有一个史努比信插,她就在史努比的脚趾上贴了二十一枚彩贴小星星,因为任意意一共在信里提到郭海林二十一次,她的信里总有这样的话:“海林写信来说……” 晴川十二三岁时读傅东华译的《飘》,很老的版本,翻译过来还是中国旧式的行文语气,每次看到郝斯佳看希礼的信,总是在心里想,无可救药,这个女人。
但是现在才渐渐明白那种绝望,真的是饮鸠止渴的无可救药。
慢慢的和任意意的通信自然疏朗了些,但是一个月总还有一两封。
任意意在信里抱怨,高年级有一位学长对她穷追不舍,家里环境优渥,所以送给她一部摩托罗拉精英王,她当然回绝了. 彼时正是中文CALL机的颠峰时代,摩托罗拉精英王市价一千九百多块,晴川一时没在意,虽然那时高校学生带CALL机还是凤毛麟角,但她念大学后父母就给她买了CALL机,后来苏维又送给她一部诺基亚6110手机。
当时手机里最小巧的款式,放在阳光下会变色,她也只觉得这份礼物很可爱而己。
任意意在信里将那位穷追不舍的学长,戏称为“精英王”。
晴川一直未察觉,直到有天任意意突然给她打电话,语气十分平静的告诉她:“晴川,我和郭海林分手了。
” 很晴朗的秋天,窗外的一切突然静下来。
她们这幢宿舍楼和这所学校最大的操场只是一路之隔,操场上那样多的人,跑步的、打球的、踢球的……窗外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摇也不摇,青色的叶子里泛出脆黄,晴川连话也不晓得该怎么答,任意意断续的说着一些话,大意是距离太远,感情难以为继。
晴川最后才问:“精英王?”! 任意意沉静了许久,才答:“是的。
” 太远,隔着几乎半个中国,一千公里。
过去郭海林曾经寻找着每一个机会来看任意意,坐通宵的硬座。
“五一”或者“十一”,只要休息超过三天的时候,他都会来。
他家里条件不好,他上大学后一直勤工俭学,做家教,为了学费生活费,也为了能来看她。
晴川最后还是去了一趟上海,瞒着家里人。
虽然明明还有卧铺票,她却坐了通宵的硬座,坐得她全身的骨头都发僵,但更僵的是脑筋。
她不知道要自己去做什么,可是不假思索就去了。
在上海站给另一位高中同学小安打电话,晴川的人缘一直好,小安穿过大半个上海来接她,见面就诧异:“啊呀晴川,你怎么啦?” 到了小安的宿舍,晴川才照镜子,只是一夜,猛然就憔悴下去,整个人像一棵腌过的雪里红。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自己。
她向来打通宵的牌照样精神抖擞,即使第一堂课是《C语言》也不会打瞌睡。
晴川最后还是没有去找郭海林,第二天和小安一起逛淮海路。
下雨,上海秋天的雨,两侧的法国梧桐,大片大片的掉着叶子,人行道上积着一小洼一小洼的水,公车慢吞吞的驶过,她们从宋庆龄故居一直走到台北广场,晴川并不觉得累,只想一生一世就要这样走下去才好。
两侧都是商铺,并不鲜亮的橱窗,晴川明明是知道在上海,和他同一座城市。
皮鞋进了水,袜子湿了又冷又潮的贴在脚底,小安笑着说:“真是奢侈,这样好的牌子。
”真是奢侈,可以离他这样近,但是,永远不能伸出手去了。
回去的火车上接到苏维的电话,问:“你在哪里?” 她没有回答,说:“苏维,我们分手吧。
” ----------------------- 长安跳槽之后不久就当了领班,每个月工资加上小费也有两千多块钱,但客人不好应付,尤其是喝醉后的客人。
刚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