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妖无防盗 > 第二十二章 县太爷看重你

第二十二章 县太爷看重你

目录
    “名优产品”、“驰名商标”是这个时代从未有过的说法,但是个人就能明白咋回事。

     这两个称号在赵安前世那是衙门专门授予优秀产品的荣誉称号。

     不过到了后面这称号就歪了,是个人就能搞认证,各种野鸡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正规些的还能给你搞个颁奖典礼,不正规的就是打个电话发个传真,这边钱到账那边证书就给你邮寄过来。

     别说是县驰名商标,就是全国驰名商标都能给你搞。

     你要想再进一步,联合国的证书照样能给你来个全套。

     一开始是针对产品进行包装,后来是对企业进行包装,再后来就成了对个人的包装,继而就成了对官员的包装。

     别说,上当受骗的人群当中官员数量还真不少。

     原因出在哪里,不就是人都好个虚名么。

     当然,也有真不知情,以为自家产品或自己这个人真得了什么奖的。

     这就是信息闭塞的好处。

     论信息闭塞,上下五千年大清论第一,谁敢论第二? 做工作,讲的就是客观和全面,制布行会的副行头郑全利虽然狡猾,但人家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要按季师爷这边定的小作坊五百两、大作坊一千两标准收取检验费,恐怕小作坊能倒闭一大堆。

     眼下可不是工业时代,那作坊也不是流水线生产,全是原始手动模式,小作坊更是全家老少齐上阵的家庭模式,一年到头下来利润可想而知。

     县太爷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顾百姓死活,甚至直接摧毁地方经济,反正一任县令一任官,我走后管你洪水滔天。

     赵安这边多少良心未泯,又见县令大人要调衙门力量对人家行头进行“制裁”,甚至有可能强力推行检验费,如此说不定就要搞出人命来,认真思考后便出来当这个“和稀泥”的。

     一般人和稀泥无非是两头劝,各让一步,把检验费降到一个行会那边可以接纳的数字。

     只是行会接纳了,县太爷这边恐怕就不舒服了。

     一年几万两的进项眨眼间变成几千两,够塞谁的牙缝? 本着实事求是原则,赵安大胆提出荣誉认证策略,如此既能照顾两边利益,同时也能突显自己的本事,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商家而言,由官府认证的荣誉称号肯定是抢手货,尤其是那些大作坊主必然趋之落鹜,争先恐后交钱竞购。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王家布庄大门有一块名优产品的官府认证牌匾,别家却没有,那客商是到王家来买呢,还是到别家买呢? 虽然这样做也会损害小作坊主的利益,但他们本身就是行业最底层的存在,销售渠道也是主要面向乡村贫民,与大作坊主的销售渠道并不冲突,就是有利益损失也比一年交几百两给官府好吧。

     何况,市场模式下,绝大多数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布匹最终流向的就是大作坊主。

     好比赵安前世苏州某湖一年只产螃蟹一万吨,实际销售却是一百万吨,多出来的九十九万吨螃蟹哪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