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霓虹年代 > 第55章 霓虹灯的永恒之光

第55章 霓虹灯的永恒之光

目录
    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嫦娥三号"太空站里,秦雪梅正对着一堆线路板愁眉苦脸。

    这位扎着利落马尾的工程师,此刻鼻尖上还沾着点焊锡膏,活像个误入太空的车间女工。

     "第237次调试失败。

    "AI助手"小算"的机械音在舱内响起,"霓虹导航系统能量核心仍不稳定。

    " 秦雪梅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宇航服袖口蹭到了旁边的零件盒,哗啦啦掉出一堆纽扣电池。

    这是她从地球带来的"古董",据说是1980年代走私电子表上拆下来的。

    想起临行前林晓芸塞给她的锦囊,上面写着"关键时刻,老电池有大用处",秦雪梅忍不住嘀咕:"这都什么年代了,难不成要靠爷爷的电子表照亮月球?" 突然,警报声大作。

    月球背面的陨石群正以异常速度靠近,传统导航系统因太阳风暴失灵,太空站陷入失联危机。

    秦雪梅猛地看向那堆纽扣电池,一个疯狂的念头闪过:"小算!把量子算盘的能量模型套用到这些电池上试试!" 当最后一节1980年产的纽扣电池接入系统时,整个太空站突然被七彩光芒笼罩。

    舷窗外,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流淌出梦幻般的霓虹光带。

    更神奇的是,这些光线自动排列组合,竟在月壤上投射出三行诗—— "电子表停摆处,深圳的雨还下着" "算珠滚过账本,都是春天的裂帛声" "军功章的温度,够暖半个世纪的星光" 秦雪梅看着诗句,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

    那时她还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深圳电子市场的地摊前,看爸爸小心翼翼地拆解走私电子表。

    雨水打湿了爸爸的工牌,上面"华强北1980"的字样在霓虹灯下忽明忽暗。

     "雪梅,知道为什么走私表要用这种电池吗?"爸爸擦了擦眼镜,"因为它够小,小到能藏在时代的褶皱里。

    " 此刻,秦雪梅的指尖划过舷窗,仿佛触碰到了那些藏在纽扣电池里的时光。

    1980年的深圳,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雨初霁,无数像爸爸一样的"弄潮儿"揣着走私电子表,在特区的泥土地上踩出串串脚印。

    那些被海关没收的电子表,后来竟成了电子厂里的教学标本,而拆下的纽扣电池,被一位老工程师悄悄收藏,直到今天,又被他的孙女带上了月球。

     "快看!"通讯频道里突然传来林晓芸的惊呼声,"地球那边在呼应我们!" 秦雪梅猛地回头,只见太空站的屏幕上亮起一片璀璨。

    原来,陆明远团队在地球上用量子算盘解析了霓虹光码,将三行诗转化为全球同步的灯光秀。

    此刻,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外墙正流淌着电子表的数字雨,上海外滩的建筑轮廓勾勒出算珠的轨迹,而北京航天城的穹顶,则用军功章的形状拼出了半个世纪的星光。

     在莫斯科红场,一位白发老人指着建筑上投射的"算珠滚过账本"诗句老泪纵横。

    他曾是1980年代苏中边境的贸易商人,至今记得用三块俄式面包换一块走私电子表的往事。

    "那时候啊,"老人对着镜头比划着,"中国的算盘和苏联的套娃在黑市相遇,算珠碰撞的声音,和这霓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