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炼石成盐 第3页
挠挠头:
“先生,这样的好盐,我从来也没用过,只是听说那些大户人家会用上等的青盐来漱口。
至于价钱嘛,我也只是大致听说过,像那样的一斤青盐,估计要七八百钱。
先生炼出来的这些盐,比那些青盐还要好些,价格可能还会更高。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贵?” 刘浪虽然知道盐巴很贵,可也没有想到会贵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粮价,每石也才一千钱。
一石粮食可是有120斤的。
现在一斤青盐,就能买到大半石粮食,可见的确不便宜。
但他不知道,自从汉武帝把盐铁收归朝廷专卖后,不准私人贩卖,所以盐价日高。
而且因为技术的原因,现在市面上的盐,里面的杂质非常多,不但颜色不好看,味道也大多都是带点苦涩的。
可就算是这样,一斤普普通通的盐,也要二三十钱,平常人家都舍不得吃。
至于那些品质优良的青盐,正如周仓刚才所说,那就不是用来吃的,而是大户人家用来漱口的。
所谓青盐,相传黄帝之时,夙沙煮海制盐,盐出五色,以青色最佳。
故而青盐一向都是王公贵族,豪门大户的专用。
普通老百姓别说吃了,就连见都很少见过。
但是因为青盐的产量实在太很少,所以比普通的盐要贵上几十倍,就这还供不应求,经常缺货。
“周仓,你说我们拿这些盐,去和那些商队交易粮食,两斤盐,能不能换来一石粮食?” 周仓一拍大腿: “换粮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
先生,那些豪门大户家里的粮食多的都吃不完。
咱们这样的盐可是最最上等的盐,他们想买都没地买。
依我看,别说两斤盐换一石粮食,就算是一斤盐换一石粮食他们也愿意。
” 周仓说的是实话,在汉末,朝廷或许没粮食,诸侯或许没粮食,老百姓是真没粮食。
但那些手中掌握着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却最不缺少粮食的。
(PS:汉斤,一斤大概有225克。
汉尺,一尺23厘米。
以后所有的计量单位都是汉朝的,此后不再赘叙。
) 喜欢乘坐热气球去三国请大家收藏:()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至于价钱嘛,我也只是大致听说过,像那样的一斤青盐,估计要七八百钱。
先生炼出来的这些盐,比那些青盐还要好些,价格可能还会更高。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贵?” 刘浪虽然知道盐巴很贵,可也没有想到会贵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粮价,每石也才一千钱。
一石粮食可是有120斤的。
现在一斤青盐,就能买到大半石粮食,可见的确不便宜。
但他不知道,自从汉武帝把盐铁收归朝廷专卖后,不准私人贩卖,所以盐价日高。
而且因为技术的原因,现在市面上的盐,里面的杂质非常多,不但颜色不好看,味道也大多都是带点苦涩的。
可就算是这样,一斤普普通通的盐,也要二三十钱,平常人家都舍不得吃。
至于那些品质优良的青盐,正如周仓刚才所说,那就不是用来吃的,而是大户人家用来漱口的。
所谓青盐,相传黄帝之时,夙沙煮海制盐,盐出五色,以青色最佳。
故而青盐一向都是王公贵族,豪门大户的专用。
普通老百姓别说吃了,就连见都很少见过。
但是因为青盐的产量实在太很少,所以比普通的盐要贵上几十倍,就这还供不应求,经常缺货。
“周仓,你说我们拿这些盐,去和那些商队交易粮食,两斤盐,能不能换来一石粮食?” 周仓一拍大腿: “换粮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
先生,那些豪门大户家里的粮食多的都吃不完。
咱们这样的盐可是最最上等的盐,他们想买都没地买。
依我看,别说两斤盐换一石粮食,就算是一斤盐换一石粮食他们也愿意。
” 周仓说的是实话,在汉末,朝廷或许没粮食,诸侯或许没粮食,老百姓是真没粮食。
但那些手中掌握着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却最不缺少粮食的。
(PS:汉斤,一斤大概有225克。
汉尺,一尺23厘米。
以后所有的计量单位都是汉朝的,此后不再赘叙。
) 喜欢乘坐热气球去三国请大家收藏:()乘坐热气球去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