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钟文松进了李家门 第2页
,你要是想认字,我教你。
” 听钟文松说到“以后成婚”这几个字,李停的脸蓦然红了。
她扭过头朝来路走去,嘴里说道:“天都晌午了,回家去吃碗饭吧!我先走前面,你稍后再去。
进村过两条过道,老槐树下面就是我家。
” 说着她头也不回地抬脚走了。
钟文松一时没反应过来,怔了一会儿,品味一下李停话里的信息,不由得笑了。
这亲事,是成了? 相亲回来当天晚上,老钟问过钟文松的意思,就去找了李兰英,问她女方家里人是啥意见。
李兰英说回来前,她满哥就对她说了,闺女没啥意见,他也没意见。
还说要是两边都没有意见,再过七天,就是月底二十六,算得上是个黄道吉日,就在那天,给两个孩子把事儿给办了。
从李兰英家里回来,老钟对聂大梅说,要去圩上供销社里,给李停买身衣服。
到送文松去坡李庄的时候,给儿媳妇带着。
还让她打两床新被套,做两床新铺盖。
聂大梅拉长个脸子,说:“是文松去她们家,又不是咱家娶媳妇儿,买什么衣服?打什么被套?” “我就不信了,她们家就不准备被子。
难道文松去了她们家,还不让盖她们的被子?” 老钟无奈地咂咂嘴:“文松他娘,说你二虎,你还生气。
再是文松去她们家,那她也是咱家的儿媳妇。
” “买马配鞍,娶媳妇就得有衣穿。
买身衣裳算多吗?” “你不打两床新被子,逢年过节或家里办啥事,两个孩子回来了,让他们睡哪?铺啥盖啥?” 聂大梅继续拎不清:“她爹招上门女婿,就是他们家的人了。
逢年过节的,他们能自个儿回来,把老头子扔坡李庄?” 听她辩得有理有据的,老钟不觉来了气,声音也拔高了不少:“就算逢年过节不回来,几个孩子办事时,他们是大哥大嫂的,还不回来吗?” “还是说即使办事时回来了,办完事天再晚也得把他们赶走,不让他们住家里?” “你是他娘,这些事儿,你不准备,谁准备去?” 看到老钟发了火,再说他说的也确实在理,聂大梅不吭声了。
她转身去屋里找棉花,脸依旧拉得老长,嘴里兀自嘟囔着:“就你知道我是他娘,我是他娘吗?” “都多少年了,你哪个耳朵听他叫过我一声娘?” 李老满定的日子是九月二十六,二十五晚上,老钟和李兰英就要把文松送去坡李庄。
临出门时,老钟叫住钟文松:“以后就要去人家家里过日子了,去里屋和你娘说一声吧!” 钟文松看了看薄篱门,没作声,转身出了屋子。
老钟无奈地叹息一声,拿上包着给李停买的新样式的绒衣裤的花布包,去李兰英家里叫上李兰英,三个人一起往坡李庄走去。
一路上,老钟嘱咐了儿子很多,无非就是“到人家家里,眼色要活,要多做活,少说话,不争吃争穿。
那是人家的地盘,别轻易和人置气……” 喜欢一生只求半称心请大家收藏:()一生只求半称心
” 听钟文松说到“以后成婚”这几个字,李停的脸蓦然红了。
她扭过头朝来路走去,嘴里说道:“天都晌午了,回家去吃碗饭吧!我先走前面,你稍后再去。
进村过两条过道,老槐树下面就是我家。
” 说着她头也不回地抬脚走了。
钟文松一时没反应过来,怔了一会儿,品味一下李停话里的信息,不由得笑了。
这亲事,是成了? 相亲回来当天晚上,老钟问过钟文松的意思,就去找了李兰英,问她女方家里人是啥意见。
李兰英说回来前,她满哥就对她说了,闺女没啥意见,他也没意见。
还说要是两边都没有意见,再过七天,就是月底二十六,算得上是个黄道吉日,就在那天,给两个孩子把事儿给办了。
从李兰英家里回来,老钟对聂大梅说,要去圩上供销社里,给李停买身衣服。
到送文松去坡李庄的时候,给儿媳妇带着。
还让她打两床新被套,做两床新铺盖。
聂大梅拉长个脸子,说:“是文松去她们家,又不是咱家娶媳妇儿,买什么衣服?打什么被套?” “我就不信了,她们家就不准备被子。
难道文松去了她们家,还不让盖她们的被子?” 老钟无奈地咂咂嘴:“文松他娘,说你二虎,你还生气。
再是文松去她们家,那她也是咱家的儿媳妇。
” “买马配鞍,娶媳妇就得有衣穿。
买身衣裳算多吗?” “你不打两床新被子,逢年过节或家里办啥事,两个孩子回来了,让他们睡哪?铺啥盖啥?” 聂大梅继续拎不清:“她爹招上门女婿,就是他们家的人了。
逢年过节的,他们能自个儿回来,把老头子扔坡李庄?” 听她辩得有理有据的,老钟不觉来了气,声音也拔高了不少:“就算逢年过节不回来,几个孩子办事时,他们是大哥大嫂的,还不回来吗?” “还是说即使办事时回来了,办完事天再晚也得把他们赶走,不让他们住家里?” “你是他娘,这些事儿,你不准备,谁准备去?” 看到老钟发了火,再说他说的也确实在理,聂大梅不吭声了。
她转身去屋里找棉花,脸依旧拉得老长,嘴里兀自嘟囔着:“就你知道我是他娘,我是他娘吗?” “都多少年了,你哪个耳朵听他叫过我一声娘?” 李老满定的日子是九月二十六,二十五晚上,老钟和李兰英就要把文松送去坡李庄。
临出门时,老钟叫住钟文松:“以后就要去人家家里过日子了,去里屋和你娘说一声吧!” 钟文松看了看薄篱门,没作声,转身出了屋子。
老钟无奈地叹息一声,拿上包着给李停买的新样式的绒衣裤的花布包,去李兰英家里叫上李兰英,三个人一起往坡李庄走去。
一路上,老钟嘱咐了儿子很多,无非就是“到人家家里,眼色要活,要多做活,少说话,不争吃争穿。
那是人家的地盘,别轻易和人置气……” 喜欢一生只求半称心请大家收藏:()一生只求半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