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威仪寂静 > 第2章 下界投胎

第2章 下界投胎 第2页

目录
    让人沉沦。

    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甩谷桶充满正能量,是阳光下的产物。

     泡澡桶是阴房潮湿的产物。

    两者天差地别。

     收早稻的农民用力把稻谷甩在木桶内装好的木栏栅上,那一颗颗的谷子,就被震落在甩谷桶中。

     往往,这是农民笑得最甜的时候。

     木桶的周围,围着一张大大的竹蔑编织成的蔑遮棚子,是为了避免谷子甩出外面的田地里去。

     夏季的六月,是最炎热的时候,收早稻的农民还没甩几把稻谷,就已浑身湿透。

    不是被水田里的水弄湿的,是被全身上下的汗水浸湿的。

     甩稻谷的人,汗水泥水分不清。

    头发更是没有干的。

     当早稻的稻谷被甩完后,就需要人手把稻禾的禾蔸挖出来,翻一面,让禾蔸向下,泥土一面朝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是清理田里的种稻环境,二来是挖出禾蔸作再生的养料,三来是松土、除草、施肥。

     种早稻的时候,种了多少蔸,挖禾蔸的时候,就要挖多少蔸。

     挖禾蔸,都得用实打实的力气。

    但凡力气小点,或挖得不准,禾蔸都不会被挖出。

     往往,一个禾蔸得挖好几下才被挖出,有时还溅得一身烂泥。

     挖禾蔸是锻炼手劲的活。

    手上没劲,禾蔸翻不过来。

     一块田里,那么多的禾蔸,就用双手,一蔸一蔸,一锄一锄,挖了又挖,掘了又掘,汗水冒了一波,还未风干,又冒一波。

    全身上下,没有一根干纱。

     禾蔸还没挖几蔸,双手早就起血泡了。

     血泡被汗水中的盐分一浸,钻心的痛。

     所以古人早就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不是还能用黄牛水牛耕地吗? 话是不错。

    可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家,又有几户能买得起牛的? 手拿锄头挖禾蔸久了,锄头杆子干燥,手也干燥,手拿锄头杆子被杆子磨擦得生疼,就随即把双手捧于嘴边,用力吐一口唾沫在手掌心,双手互相糅搓几下,又接着挖禾蔸。

     往往,全身出太多汗,导致嘴里都吐不出唾沫来。

    只好低下身子,用双手沾一点泥巴水在手掌心里糅搓几下,起到一些润滑的作用,再接着挖。

     可不能停下不干啊,田里还等着拾缀完了再种秋稻呢。

     倘若早稻不赶紧收完,碰上雷雨天,狂风暴雨一顿扫,田里那沉甸甸的稻谷可就遭殃了,稻田一片狼籍,稻苗东倒西歪,谷子掉得满水田都是。

    那谷子又捡不起来。

    全浪费掉了,农民之前的汗水与力气、以及各种辛苦,就全部都白费了。

    农民可得心疼死!关健是谷子浪费得多了,来年吃饭又成问题。

     因此,收早稻的人得赶紧干活、拼命干活、不停歇地干活…… 有一句老话,是形容做事辛苦而又需要赶速度的,那句话就是:“跟打早禾一样”!由此可见,打早禾是有多辛苦而速度又需多快了! 喜欢仙味禅味与法味请大家收藏:()仙味禅味与法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