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京华翘首待王师 宫苑深处孕龙胎 第2页
?”吴敏也忍不住开口,他一拍桌子,声如闷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江南的钱粮,何谈北伐?如今官家大胜归来,正是我大宋厉兵秣马、预备再战之时!我看,谁敢在这时候阻挠新政,谁就是金人的内应!”
“枢相此言,有失偏颇。
”许翰摇了摇头,据理力争,“惩治首恶自然应当。
但若将所有士绅都推到朝廷的对立面,则江南必乱!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田产、商铺、人脉,若他们铁了心要与朝廷为难,齐安一人,又能如何?” 他话锋一转,目光直视李纲,声音也变得恳切起来:“下官不敢阻挠国策。
但国朝中兴,当有中兴之气象,凡事皆应名正言顺。
便如前日相公所议,为表彰功臣而设之阁楼,何故要沿用前唐‘凌烟阁’之旧称?我大宋自有国朝体例,岂能事事模仿前人?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连此等名分大事都如此草率,又何以让天下信服新政之周详?” 许翰此言一出,立刻将矛盾从“钱粮”引向了“礼法”和“名分”。
堂内几位熟知典章的文官,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这比直接反对新政,要高明得多,也棘手得多。
李纲看着许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被更深的威严所取代。
他缓缓站起身,在堂内踱了两步。
“许中丞所言,‘名正言顺’,甚好。
”李纲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说法,“‘凌烟阁’之名,确是前唐旧称。
我大宋既是中兴,自当有新的气象。
此事,可待官家回朝后,请陛下御笔亲赐新名,以彰显本朝之功业。
此事,我应下了。
” 许翰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正要躬身称谢。
“但是!”李纲的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厉,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盯着许翰,“名分再大,也大不过‘国之存亡’!你可知,官家为何要如此急切地推行江南新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不等许翰回答,便伸出手指,一字一顿地说道:“因为北方的金虏,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磨刀的动作!因为河北的岳飞,河东的韩世忠,他们麾下的数万将士,每日都在枕戈待旦!因为我大宋每多一日的钱粮,北伐便多一分的胜算!收复燕云,洗雪国耻,便早一日的可能!” “今日之要务,是战是和,是生是死!”李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非是这阁楼叫何名字!江南财赋,事关北伐大计,事关国运兴衰!此事,没有半点可以商量的余地!谁敢再为此事上书非议,休怪我李纲不念同僚之情,亲自上本弹劾!” 堂内众人噤若寒蝉,再无人敢有异议。
议事结束,李纲与吴敏二人并肩走出中书省。
“相公今日之威,不减当年啊。
”吴敏走下台阶时,笑着说道。
李纲停下脚步,叹了口气:“不过是强撑罢了。
许中丞所虑,并非全无道理。
江南之事,终究还是要等官家回来,以无上权威,一锤定音。
” “官家携灭国之威而归,这些许非议,不过是螳臂当车。
”吴敏扶着栏杆,接着说道,“走吧,去宫里一趟,将西征大捷的详情,禀报于
”许翰摇了摇头,据理力争,“惩治首恶自然应当。
但若将所有士绅都推到朝廷的对立面,则江南必乱!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田产、商铺、人脉,若他们铁了心要与朝廷为难,齐安一人,又能如何?” 他话锋一转,目光直视李纲,声音也变得恳切起来:“下官不敢阻挠国策。
但国朝中兴,当有中兴之气象,凡事皆应名正言顺。
便如前日相公所议,为表彰功臣而设之阁楼,何故要沿用前唐‘凌烟阁’之旧称?我大宋自有国朝体例,岂能事事模仿前人?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连此等名分大事都如此草率,又何以让天下信服新政之周详?” 许翰此言一出,立刻将矛盾从“钱粮”引向了“礼法”和“名分”。
堂内几位熟知典章的文官,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这比直接反对新政,要高明得多,也棘手得多。
李纲看着许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被更深的威严所取代。
他缓缓站起身,在堂内踱了两步。
“许中丞所言,‘名正言顺’,甚好。
”李纲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说法,“‘凌烟阁’之名,确是前唐旧称。
我大宋既是中兴,自当有新的气象。
此事,可待官家回朝后,请陛下御笔亲赐新名,以彰显本朝之功业。
此事,我应下了。
” 许翰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正要躬身称谢。
“但是!”李纲的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厉,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盯着许翰,“名分再大,也大不过‘国之存亡’!你可知,官家为何要如此急切地推行江南新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不等许翰回答,便伸出手指,一字一顿地说道:“因为北方的金虏,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磨刀的动作!因为河北的岳飞,河东的韩世忠,他们麾下的数万将士,每日都在枕戈待旦!因为我大宋每多一日的钱粮,北伐便多一分的胜算!收复燕云,洗雪国耻,便早一日的可能!” “今日之要务,是战是和,是生是死!”李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非是这阁楼叫何名字!江南财赋,事关北伐大计,事关国运兴衰!此事,没有半点可以商量的余地!谁敢再为此事上书非议,休怪我李纲不念同僚之情,亲自上本弹劾!” 堂内众人噤若寒蝉,再无人敢有异议。
议事结束,李纲与吴敏二人并肩走出中书省。
“相公今日之威,不减当年啊。
”吴敏走下台阶时,笑着说道。
李纲停下脚步,叹了口气:“不过是强撑罢了。
许中丞所虑,并非全无道理。
江南之事,终究还是要等官家回来,以无上权威,一锤定音。
” “官家携灭国之威而归,这些许非议,不过是螳臂当车。
”吴敏扶着栏杆,接着说道,“走吧,去宫里一趟,将西征大捷的详情,禀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