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龙驾还朝路 御前勘将才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黄昏。
黄河东岸,朔风自北而来,卷着冰冷的沙砾,抽打在中军大营那面巨大的“宋”字帅旗之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呼啸。
自西夏故地一路东归,关中的风,似乎都比往昔多了几分凛冽。
御驾大帐之内,数个巨大的铜火盆烧得通红,跳动的火焰将赵桓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映得明暗不定。
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行军,此刻正披着一件玄色的大氅,在一张铺着整张羊皮的简陋行军地图前,久久伫立。
地图上,自兴灵路至京兆府,再到东都汴梁,一条朱红色的线路清晰无比。
但他的手指,却反复在“京兆府”三个字上轻轻摩挲,眼神深邃,不知在思索何事。
“官家。
” 帐帘被轻轻掀开,西征大元帅折可求从帐外走入。
他先是利落地掸了掸玄铁甲胄上沾染的征尘,才走到帐中,对着赵桓的背影行了一个标准的叉手礼,声音沉稳。
“京兆府尹派人送来的第一批犒军物资已经到了。
牛羊各五百头,关中上好的新丰酒三百坛,还有大批的冬衣、药材。
是否即刻分发下去?” 赵桓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笑意,那份连日行军的疲惫似乎也淡去了几分:“好!来得正是时候。
折卿,你替我传一道旨意,今晚三军加餐,酒肉务必管够!去告诉将士们,这是关中父老的一片心意,也是我这个做官家的,犒劳他们的一点微末赏赐,让他们敞开了吃喝!另外,将最好的药材,一律先送去伤兵营,着随军医官好生照料,不得有误。
” “臣,遵旨!”折可求抱拳应道,随即又有些迟疑,上前一步低声道,“只是……官家,那三百坛酒,大军尚在行进之中,军纪森严,若是……” “无妨。
”赵桓摆了摆手,走到主位上坐下,示意折可求也坐。
帐内的胡凳粗糙简陋,但此刻君臣对坐,却自有一股沙场之上才有的亲近与随意。
“西征已毕,大功告成,将士们那根绷了数月的神经,也该松一松了。
某家不是那等不近人情的君主。
”他端起手边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气,“你只管去办,命都虞候派人看着,小酌可以,莫要酗酒闹事便可。
我大宋的兵,当有这个分寸。
” “官家体恤三军,实乃将士之福。
”折可求心中一暖,在下首的胡凳上坐定。
他戎马一生,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体恤下情的天子。
“将士们拿命为我打下这片疆土,我给他们几口酒喝,又算得了什么?”赵桓轻轻抿了一口热茶,滚烫的茶水驱散了些许寒意,他的目光变得悠远起来,“折卿,大军东归,关中百姓反应如何?可有怨言?” 折可求神情一振,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回官家,何来怨言!关中父老,闻我王师灭夏,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我等昨日渡河,对岸码头,自发前来犒劳的百姓,黑压压一片,绵延数里不绝!牛羊、干饼、酒水,堆积如山,拦都拦不住!有皓首老者,更是跪于道旁,泣不成声,高呼‘总算盼到王师归来,关中……有救了!’” “民心可用啊……”赵桓放下茶碗,轻轻一叹,心中却是一沉。
百姓越是如此期盼,便越说明此地积弊之深。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杨再兴洪亮如钟的声音:“末将杨再兴,求见官家!” “让他进来。
” 杨再兴大步流星地走进大帐,他先是向赵桓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才一脸不忿地转向折可求,叉手道:“元帅!您老可得给某家评评理!” “哦?”折可求看着他那副气鼓鼓的模样,不由笑道,“你这厮,又来寻某做什么?黑风山的功劳还不够你吹嘘的?” “元帅!”杨再兴一脸委屈,伸手指着自己身上的铠甲,“末将麾下那两千好汉,一路破袭,斩将夺旗,从黑风山杀到龙头岭,哪个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如今大军犒赏,将士们人人有酒喝,偏偏我部,滴酒不沾!您说,这公道吗?!” 赵桓闻言,不由得笑出声来:“哈哈,再兴啊,元帅这是器重你,才将这最重要的差事交给你。
你当知其苦心。
” 折可求也板起脸,故作严肃地训斥道:“你懂什么!大军在外,时刻不得松懈!你部骑兵,游弋在外,乃是全军的眼睛和耳朵,若因饮酒误事,出了岔子,你担待得起吗?” “末将……末将自然
黄河东岸,朔风自北而来,卷着冰冷的沙砾,抽打在中军大营那面巨大的“宋”字帅旗之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呼啸。
自西夏故地一路东归,关中的风,似乎都比往昔多了几分凛冽。
御驾大帐之内,数个巨大的铜火盆烧得通红,跳动的火焰将赵桓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映得明暗不定。
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行军,此刻正披着一件玄色的大氅,在一张铺着整张羊皮的简陋行军地图前,久久伫立。
地图上,自兴灵路至京兆府,再到东都汴梁,一条朱红色的线路清晰无比。
但他的手指,却反复在“京兆府”三个字上轻轻摩挲,眼神深邃,不知在思索何事。
“官家。
” 帐帘被轻轻掀开,西征大元帅折可求从帐外走入。
他先是利落地掸了掸玄铁甲胄上沾染的征尘,才走到帐中,对着赵桓的背影行了一个标准的叉手礼,声音沉稳。
“京兆府尹派人送来的第一批犒军物资已经到了。
牛羊各五百头,关中上好的新丰酒三百坛,还有大批的冬衣、药材。
是否即刻分发下去?” 赵桓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笑意,那份连日行军的疲惫似乎也淡去了几分:“好!来得正是时候。
折卿,你替我传一道旨意,今晚三军加餐,酒肉务必管够!去告诉将士们,这是关中父老的一片心意,也是我这个做官家的,犒劳他们的一点微末赏赐,让他们敞开了吃喝!另外,将最好的药材,一律先送去伤兵营,着随军医官好生照料,不得有误。
” “臣,遵旨!”折可求抱拳应道,随即又有些迟疑,上前一步低声道,“只是……官家,那三百坛酒,大军尚在行进之中,军纪森严,若是……” “无妨。
”赵桓摆了摆手,走到主位上坐下,示意折可求也坐。
帐内的胡凳粗糙简陋,但此刻君臣对坐,却自有一股沙场之上才有的亲近与随意。
“西征已毕,大功告成,将士们那根绷了数月的神经,也该松一松了。
某家不是那等不近人情的君主。
”他端起手边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气,“你只管去办,命都虞候派人看着,小酌可以,莫要酗酒闹事便可。
我大宋的兵,当有这个分寸。
” “官家体恤三军,实乃将士之福。
”折可求心中一暖,在下首的胡凳上坐定。
他戎马一生,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体恤下情的天子。
“将士们拿命为我打下这片疆土,我给他们几口酒喝,又算得了什么?”赵桓轻轻抿了一口热茶,滚烫的茶水驱散了些许寒意,他的目光变得悠远起来,“折卿,大军东归,关中百姓反应如何?可有怨言?” 折可求神情一振,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回官家,何来怨言!关中父老,闻我王师灭夏,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我等昨日渡河,对岸码头,自发前来犒劳的百姓,黑压压一片,绵延数里不绝!牛羊、干饼、酒水,堆积如山,拦都拦不住!有皓首老者,更是跪于道旁,泣不成声,高呼‘总算盼到王师归来,关中……有救了!’” “民心可用啊……”赵桓放下茶碗,轻轻一叹,心中却是一沉。
百姓越是如此期盼,便越说明此地积弊之深。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杨再兴洪亮如钟的声音:“末将杨再兴,求见官家!” “让他进来。
” 杨再兴大步流星地走进大帐,他先是向赵桓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才一脸不忿地转向折可求,叉手道:“元帅!您老可得给某家评评理!” “哦?”折可求看着他那副气鼓鼓的模样,不由笑道,“你这厮,又来寻某做什么?黑风山的功劳还不够你吹嘘的?” “元帅!”杨再兴一脸委屈,伸手指着自己身上的铠甲,“末将麾下那两千好汉,一路破袭,斩将夺旗,从黑风山杀到龙头岭,哪个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如今大军犒赏,将士们人人有酒喝,偏偏我部,滴酒不沾!您说,这公道吗?!” 赵桓闻言,不由得笑出声来:“哈哈,再兴啊,元帅这是器重你,才将这最重要的差事交给你。
你当知其苦心。
” 折可求也板起脸,故作严肃地训斥道:“你懂什么!大军在外,时刻不得松懈!你部骑兵,游弋在外,乃是全军的眼睛和耳朵,若因饮酒误事,出了岔子,你担待得起吗?” “末将……末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