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民间故事改编版 > 第32章 瓷心

第32章 瓷心 第2页

目录
    ,照在红梅上,像给梅花镀了层银边。

    她忽然懂了爹的话——裂不是瓷的伤,是瓷的骨。

    就像人,受了伤才长得出硬骨头。

     消息是第三日传出去的。

    镇东头的货郎挑着担子来卖针头线脑,说看见苏玉家的草棚里摆着块碎瓷,裂纹里开着红花,比画儿还好看。

    于是茶棚里、染坊边,人人都在说苏玉烧出了"血梅梅瓶"。

     第七日晌午,镇口来了个穿波斯锦袍的胡商。

    他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两个扛箱子的仆从,铜铃铛一路响到苏玉门前。

     "听说苏姑娘有件宝贝?"胡商翻身下马,腰间的宝石坠子晃得人眼花,"某愿出五百贯买那碎瓶。

    " 苏玉正在院里晒泥,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客官怕是走错了,我没有宝贝。

    " "苏姑娘莫要瞒我。

    "胡商掀开随身的锦帕,露出几锭金锞子,"我在西域见过无数奇珍,可没见过窑变能变出红梅的。

    五百贯够你在镇里置十亩地,盖三间大瓦房。

    " "瓦房有什么好?"苏玉弯腰拾起脚边的泥块,"我爹说,好瓷要经得住窑火,守得住心。

    这瓶子裂了,是它的骨气;我要是卖了它,便是没了良心。

    " 胡商愣了愣,忽然笑起来:"有意思,真有意思。

    "他从袖中摸出块玉牌,"某在大食做瓷器生意,最懂行。

    你若改了主意,拿这牌子去波斯,保你下半辈子吃穿不愁。

    " "玉牌我收下了。

    "苏玉接过玉牌,转身走进屋里,"但瓶子我不卖。

    " 胡商策马离去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苏玉站在门口,望着他消失的方向,摸了摸怀里的碎瓷。

    红梅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像爹临终前眼里的光。

     后来,神垕镇的人都说,苏玉傻。

    有人劝她:"那胡商给的金子够你后半辈子吃穿,何苦守着块碎瓷?"她只是笑:"你们不懂,这瓶子的裂,是它的魂。

    就像我爹的手,磨破了皮才教会我拉坯;就像这窑火,烧了七天七夜才炼出真章。

    没了魂的东西,再金贵也是死的。

    " 再后来,苏玉成了镇里最有名的钧瓷匠。

    她的窑前总排着长队,可她烧的每件瓷器,都要特意留一道冰裂纹。

    有人问她缘故,她便指着裂纹说:"看,这是瓷的骨。

    " 如今,神垕镇的钧瓷博物馆里,还摆着那件"血梅梅瓶"。

    裂纹里的红梅历经千年,依然鲜艳如初。

    讲解员总爱说:"这瓶子的妙处,不在无瑕,而在有骨。

    就像做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而苏玉的故事,就藏在那抹红里,藏在每一道冰裂纹中,藏在每个听过她故事的人心里——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有些风骨,是岁月磨不灭的。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