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王师凯旋入帝京 万民夹道贺中兴 第2页
一天了!"
"老身活了七十多岁,头一回见到咱们大宋这么威风!"
人群中还夹杂着不少外地来的客商。
他们虽非本朝子民,但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宋朝廷,果然非同凡响!" "难怪宋货在我们那里这么受欢迎,原来背后有如此强大的国力支撑!" "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带些宋朝的货物。
有这样的皇帝,宋朝的东西肯定会越来越值钱!" *** 龙车经过朱雀门时,守门的禁军齐声高喝:"恭迎官家凯旋!" 声如雷霆,威震四方。
城门楼上,彩旗招展,鼓乐齐鸣。
进入内城后,街道更加宽阔,两旁的建筑也更加雄伟。
皇城司、开封府、大理寺、刑部大堂,无不悬挂着庆贺的横幅。
就连平日里威严肃穆的御史台,今日也张灯结彩,一派喜庆。
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百姓们的欢声笑语: "咱们大宋真是威武!西夏那么大的国家,说灭就灭了!" "听说官家在兴庆府审讯李乾顺时,那厮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活该!谁让他们年年来犯我边境,杀我边民的!" "现在好了,西夏没了,咱们边境就太平了!" 一些手工艺人也趁机做起了生意: "卖糖人咧!西征得胜糖人!" "官家凯旋面人!买一个图个吉利!" "胜利年画!刚印的胜利年画!" 甚至连茶楼酒肆都改了招牌: "得胜茶楼" "凯旋酒肆" "灭夏居" 整座汴京城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 太庙,庄严肃穆。
这里是大宋列祖列宗安息之所,平日里除了定期祭祀,很少有人能够进入。
今日官家凯旋,要向祖宗禀报战功,自然要举行最隆重的告祭仪式。
太庙前的广场上,早已摆好了祭祀的器具:青铜鼎彝、玉璧珪璋、丝绸幡盖,无不精美绝伦。
祭坛上,牛羊豕三牲齐备,黍稷稻粱五谷俱全。
香炉中,檀香缭绕,烟雾袅袅。
赵桓在内侍的服侍下,褪去衮冕,换上专门的祭服:玄色的袍子上绣着金龙,头戴平天冠,腰束玉带,足登舄履。
整个人看上去更加庄严肃穆,有如神明降世。
钟鼓齐鸣,礼乐大作。
"请官家入庙!" 司仪官高声唱礼。
赵桓缓步走向太庙大门。
两旁,身着法服的太常寺官员持香炉引路,宫女们手捧花篮,撒花瓣于地。
整个过程庄重而神圣,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进入太庙,更是另一番景象。
大殿正中,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哲宗诸帝的神位依次排列,每一个都雕刻精美,金光闪闪。
神位前,香烛高燃,供品丰盛。
赵桓走到神位前,深深一拜:"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桓,今日得以西征告捷,灭夏开疆,皆赖祖宗之德,神灵之佑。
桓不敢忘本,特来禀告,以慰在天之灵。
" 说罢,他双膝跪地,额头触地,行最高规格的叩拜大礼。
身后的百官见状,也都跪下,一同向祖宗神位叩拜。
片刻后,赵桓起身,开始正式的祭祀仪式。
"初献!" 司仪官高声唱礼。
赵桓亲自端起盛满美酒的青铜爵,走到太祖神位前,双手高举,然后缓缓将酒洒在地上。
"太祖皇帝在上,桓今日得以西征告捷,皆赖太祖开国之功,为我大宋奠定根基。
若无太祖当年筚路蓝缕,岂有今日之盛?桓敬上此杯,以表子孙之敬!" 接着是太宗、真宗,一直到哲宗,赵桓都亲自敬酒,并且每一位都有专门的祭词: "太宗皇帝在上,您当年虽未能收复燕云,然为我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桓今日西征得胜,正是要继承您的遗志,终有一日,必要收复燕云,完成您未竟之业!" "真宗皇帝在上,您在位期间,我朝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并重。
桓今日效法您的治国理念,内修文德,外张武威,正是要让我大宋再现当年盛况!" "仁宗皇帝在上,您仁德天下,爱民如子。
桓此番西征,虽用武力,然灭国而不屠城,收降而不辱俘,正是秉承您的仁政理念!" "神宗皇帝在上,您当年锐意变法,图强求富。
桓今日的种种新政,无不是在继承您的改革精神!" "哲宗皇帝在上,您虽早逝,然志向高远,欲恢复祖宗之业。
桓今日西征,正是要实现您的夙愿!" 每一杯酒洒下,都伴随着虔诚的祷告。
整个太庙中,只有赵桓的声音在回响,庄严而神圣。
"再献!" 赵桓又一次为每位祖宗敬酒,这次祭词更加详细,将西征的经过向祖宗们详细禀报: "列祖
他们虽非本朝子民,但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宋朝廷,果然非同凡响!" "难怪宋货在我们那里这么受欢迎,原来背后有如此强大的国力支撑!" "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带些宋朝的货物。
有这样的皇帝,宋朝的东西肯定会越来越值钱!" *** 龙车经过朱雀门时,守门的禁军齐声高喝:"恭迎官家凯旋!" 声如雷霆,威震四方。
城门楼上,彩旗招展,鼓乐齐鸣。
进入内城后,街道更加宽阔,两旁的建筑也更加雄伟。
皇城司、开封府、大理寺、刑部大堂,无不悬挂着庆贺的横幅。
就连平日里威严肃穆的御史台,今日也张灯结彩,一派喜庆。
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百姓们的欢声笑语: "咱们大宋真是威武!西夏那么大的国家,说灭就灭了!" "听说官家在兴庆府审讯李乾顺时,那厮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活该!谁让他们年年来犯我边境,杀我边民的!" "现在好了,西夏没了,咱们边境就太平了!" 一些手工艺人也趁机做起了生意: "卖糖人咧!西征得胜糖人!" "官家凯旋面人!买一个图个吉利!" "胜利年画!刚印的胜利年画!" 甚至连茶楼酒肆都改了招牌: "得胜茶楼" "凯旋酒肆" "灭夏居" 整座汴京城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 太庙,庄严肃穆。
这里是大宋列祖列宗安息之所,平日里除了定期祭祀,很少有人能够进入。
今日官家凯旋,要向祖宗禀报战功,自然要举行最隆重的告祭仪式。
太庙前的广场上,早已摆好了祭祀的器具:青铜鼎彝、玉璧珪璋、丝绸幡盖,无不精美绝伦。
祭坛上,牛羊豕三牲齐备,黍稷稻粱五谷俱全。
香炉中,檀香缭绕,烟雾袅袅。
赵桓在内侍的服侍下,褪去衮冕,换上专门的祭服:玄色的袍子上绣着金龙,头戴平天冠,腰束玉带,足登舄履。
整个人看上去更加庄严肃穆,有如神明降世。
钟鼓齐鸣,礼乐大作。
"请官家入庙!" 司仪官高声唱礼。
赵桓缓步走向太庙大门。
两旁,身着法服的太常寺官员持香炉引路,宫女们手捧花篮,撒花瓣于地。
整个过程庄重而神圣,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进入太庙,更是另一番景象。
大殿正中,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哲宗诸帝的神位依次排列,每一个都雕刻精美,金光闪闪。
神位前,香烛高燃,供品丰盛。
赵桓走到神位前,深深一拜:"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桓,今日得以西征告捷,灭夏开疆,皆赖祖宗之德,神灵之佑。
桓不敢忘本,特来禀告,以慰在天之灵。
" 说罢,他双膝跪地,额头触地,行最高规格的叩拜大礼。
身后的百官见状,也都跪下,一同向祖宗神位叩拜。
片刻后,赵桓起身,开始正式的祭祀仪式。
"初献!" 司仪官高声唱礼。
赵桓亲自端起盛满美酒的青铜爵,走到太祖神位前,双手高举,然后缓缓将酒洒在地上。
"太祖皇帝在上,桓今日得以西征告捷,皆赖太祖开国之功,为我大宋奠定根基。
若无太祖当年筚路蓝缕,岂有今日之盛?桓敬上此杯,以表子孙之敬!" 接着是太宗、真宗,一直到哲宗,赵桓都亲自敬酒,并且每一位都有专门的祭词: "太宗皇帝在上,您当年虽未能收复燕云,然为我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桓今日西征得胜,正是要继承您的遗志,终有一日,必要收复燕云,完成您未竟之业!" "真宗皇帝在上,您在位期间,我朝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并重。
桓今日效法您的治国理念,内修文德,外张武威,正是要让我大宋再现当年盛况!" "仁宗皇帝在上,您仁德天下,爱民如子。
桓此番西征,虽用武力,然灭国而不屠城,收降而不辱俘,正是秉承您的仁政理念!" "神宗皇帝在上,您当年锐意变法,图强求富。
桓今日的种种新政,无不是在继承您的改革精神!" "哲宗皇帝在上,您虽早逝,然志向高远,欲恢复祖宗之业。
桓今日西征,正是要实现您的夙愿!" 每一杯酒洒下,都伴随着虔诚的祷告。
整个太庙中,只有赵桓的声音在回响,庄严而神圣。
"再献!" 赵桓又一次为每位祖宗敬酒,这次祭词更加详细,将西征的经过向祖宗们详细禀报: "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