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流影电光闪百度百科 > 第216章 雷雨夜的鼓声

第216章 雷雨夜的鼓声 第2页

目录
    发闷。

    他突然想起师父临终前说的话:"乐者,顺也;顺者,和也。

    世间戾气,皆可入乐,亦可化乐。

    " 第二日,成九名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支起了琵琶。

    他让人搬来十八面铜锣,二十面铙钹,又去镇里买了斤朱砂,掺在鼓油里。

    村民们围过来看热闹,王阿婆抹着泪问:"成师傅,您这是要......" "替这鼓超度。

    "成九名摸出根红绸,系在鼓框上,"它替人记了太多苦,该放下了。

    " 月上中天时,成九名开始奏乐。

     他没弹琵琶,而是用指节敲着铜锣,"哐——哐——",声音像敲在人心上。

    接着铙钹跟进,"锵——锵——",像两军对垒的号角。

    等鼓声的余韵散了,他突然抄起鼓槌,朝那面哑鼓走去。

     荒坡上的风卷着雨丝,成九名的蓑衣被吹得猎猎响。

    他跪在鼓前,鼓槌悬在半空,突然开口:"各位兄弟,各位姐妹,我是成九名,替你们弹段安魂曲。

    " 鼓槌落下的刹那,天地都静了。

     第一声"咚",像春溪破冰,清泠泠的;第二声"咚",像秋蝉振翅,颤巍巍的;第三声"咚",像孩童学语,软乎乎的。

    成九名的手腕转得像风车,鼓槌时而如游丝,时而如惊雷,敲得鼓皮上的裂纹忽张忽合。

     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

    王阿婆看见,鼓面上的黑褐色碎屑正往下掉,落进泥里就化了;张铁匠看见,鼓皮上的裂纹里渗出些淡金色的光,像眼泪;刘寡妇的娃子突然不哭了,小拳头攥着衣角,眼睛亮晶晶的。

     鼓声越来越缓,越来越轻,最后只剩"咚——咚——"两声,像老人在耳边叹息。

    成九名放下鼓槌,额头全是汗:"好了,该走的都走了。

    " 那天夜里,幕云村的人睡得格外踏实。

     有人说梦见了穿红盔的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有人说梦见了抱孩子的妇人,把娃轻轻放在他怀里;还有人说梦见一片桃林,桃花落了满身,香得人心醉。

     第二天,成九名要走了。

    村长塞给他两袋米,王阿婆硬塞给他十个煮鸡蛋,刘寡妇把娃子抱出来,让他摸了摸娃的手:"娃昨儿个说,梦见他爹了,爹穿着新衣裳,说等天暖了就回家。

    " 成九名摸着娃的头笑:"那就好,那就好。

    "他走到荒坡前,又敲了三下鼓。

    这次的鼓声很轻,像春风拂过草尖,"咚——咚——咚——",然后就没了。

     后来,幕云村的人把那面鼓立在村口。

    鼓皮上的裂纹还在,可再没出过怪声。

    他们在鼓旁立了块碑,刻着"安魂"二字,每年清明都来献束花。

     再后来,成九名的徒弟路过幕云村,说师父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那面鼓啊,不是记仇的,是记情的。

    人这一辈子,总得学会把苦嚼碎了,酿成甜。

    " 如今,幕云村的娃子们都知道,村口的哑鼓会讲故事。

    要是你蹲在鼓前,轻轻摸它的鼓皮,还能听见些细细碎碎的响——那是春风声,是桃花落,是有人轻声说:"别怕,回家了。

    "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