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社区号召居民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怎么做 > 第4章 第一个客户

第4章 第一个客户

目录
    “叮铃——” 启明地产那扇沉重的玻璃门被推开,带动门框上旧铜铃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股深秋午后的冷风卷着几片枯叶,紧跟着一对中年夫妇的脚步灌了进来。

     男人叫李建国,四十岁上下,身材敦实,穿着一件洗得发白、袖口有些磨损的深蓝色工装外套,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一个鼓鼓囊囊、印着“安全生产”字样的帆布包,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的脸庞黝黑,带着常年户外劳作的痕迹,眉头习惯性地锁着,形成两道深深的沟壑,眼神里混杂着焦虑、疲惫和一种近乎执拗的期盼。

    他进门后,目光有些茫然地扫视着店内,带着一种底层劳动者进入陌生环境特有的局促和戒备。

     他旁边的妻子王秀芬,比他矮半个头,穿着一件半新的红色羽绒服,头发烫着小卷,用一根褪色的橡皮筋松松地束在脑后。

    她的脸上施了一层薄粉,试图掩盖眼角的细纹和皮肤的粗糙,但眉宇间那份被生活重担压出来的愁苦却挥之不去。

    她的眼神比丈夫灵活些,带着一种精明的小市民特有的探究,快速地在店面里扫视了一圈,最终落在离门口最近的、一个穿着廉价西装、头发梳得油光水亮的年轻业务员身上——王海。

     王海正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卷了边的汽车杂志,听到门响,立刻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弹了起来。

    脸上瞬间堆起职业化的、带着几分夸张的热情笑容,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

     “哎哟!大哥大姐!欢迎欢迎!快里面请坐!外面风大!”王海的声音热情得有些发腻,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种刻意的谦卑和讨好,熟练地将李建国夫妇引向会客区那张磨破了边的布艺沙发。

    他一边走,一边麻利地从饮水机旁抽出两个一次性纸杯,倒了热水递过去。

    “看房是吧?您二位是想买还是租?多大面积?预算多少?位置有啥要求?您跟我说说,我这儿房源多着呢!包您满意!”他语速极快,如同连珠炮,试图在最短时间内套取客户信息,占据主动权。

     李建国接过水杯,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温热的杯壁,没有说话,只是闷闷地“嗯”了一声。

    王秀芬捧着杯子,没喝,眼神在王海那张过分热情的脸上扫了扫,带着点审视,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尖细:“我们…想看看学区房。

    孩子明年上小学了。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学区房啊!好!太好了!”王海一拍大腿,眼睛瞬间亮了,仿佛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佣金在招手,“这您可找对地方了!我们启明在学区房这块儿,那可是响当当的!”他顺势就在王秀芬旁边的沙发扶手上坐了下来,身体靠得很近,带着一股廉价发胶的刺鼻气味。

    “我跟您说大姐,现在好学区,那可是一房难求!价格一天一个样儿!您下手可得快!我这手头正好有几套顶好的学区房!就在市中心一小、二小边上!电梯高层!精装修!拎包入住!您看看?”他一边说,一边麻利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哗啦啦地翻着,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王秀芬脸上。

     王秀芬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身子,眉头皱得更紧了。

    市中心?一小二小?那价格…她心里咯噔一下,忍不住插嘴问道:“那…那价格…大概多少一平?” 王海伸出两根手指,脸上笑容不变,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笃定:“不贵!绝对物超所值!均价也就两万出头吧!楼层好的,朝向好的,稍微高点,两万二三!现在这行情,买到就是赚到!过了这村儿可没这店了!”他故意把“两万出头”说得轻描淡写,仿佛那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两万…二三?!”王秀芬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纸杯差点没拿稳。

    李建国的脸色也瞬间变得更加阴沉,攥着帆布包的手背上青筋都凸了起来。

    他们夫妻俩在郊区厂子里干了十几年,省吃俭用,加上老家卖地的一点钱,满打满算也就凑了不到四十万。

    按这个价格,别说买,连个像样的首付都够呛!巨大的落差感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他们进门时的那点希望之火。

     “太…太贵了…”王秀芬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带着哭腔,“我们…我们买不起…” “哎呀大姐!这还贵啊?”王海脸上的笑容依旧热情,但眼底深处已经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和不耐烦,“这可是市中心!顶尖学区!一分钱一分货啊!再说了,为了孩子,再贵也得咬牙上不是?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他继续施压,试图用“为了孩子”这个万能理由打动他们,“要不…您看看稍微远点的?或者…老破小?那种单价低点,但环境嘛…就差点意思了,孩子住着也不安全不舒服,您说是吧?”他故意把“老破小”说得极其不堪,试图堵死客户退而求其次的想法。

     李建国猛地抬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