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修行王朝小说 > 第102章 濒死

第102章 濒死

目录
    李逸不是没有和入品高手交过手,当初在兴觉寺时,就和白莲教的白莲和尚交过手,但是同样都是入品高手,蒯荆给他的压迫感更强。

     可以说,蒯荆是他遇到过给他压力最强的修行者了。

    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对,怎么就是最有压迫的呢?像是那晚他和徐肆遇到的蒙面人,又或者遇到过的那些官府官员,哪个不比蒯荆修为更高? 但那晚蒙面人实际上对李逸来说,他其实是没有感受到徐肆所感受的那股压迫的,只能说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而官府的官员,没事给李逸压迫感做什么,没看到上虞县令还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呢! 只有蒯荆,算是和李逸交手给他压力最大的一个。

     望着李逸身后的夏嫣然,蒯荆皱眉,他看不出这女人的实力,但是这女人肯定不简单。

    先前给李逸投掷长棍,现在接住李逸,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但携带战胜李逸的锋锐,蒯荆虽然觉得夏嫣然不简单,但还是没有将她放在心里。

    这么一个小地方,来一个准九品就不错了,难道还能来一个修为更高的? 缓缓将软剑插入腰间软质剑鞘中,那股冲天的锋锐气息随着软剑入鞘而随之收敛。

    蒯荆缓步上前,鞋底的地面上的灰尘与泥沙之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在李逸身前寸许处停下来,蒯荆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个自己晋升九品以来遇到过的最强大、也是最顽强的对手,尽管心中对李逸有着欣赏,但是面上却依旧冷淡,眼神中只有淡漠。

     “于我而言,你是一个不错的对手,我很欣赏你,作为一个准九品武夫,能到这一步,你已经是我所见第一人了。

    但是,对何府而言,你是在挑战何府的威严,我不可能放过你!” 蒯荆的目光掠过李逸衣襟上的鲜血,继而对上李逸那双同样平静的目光,仿佛刚才吐血受伤的不是他。

     “你虽然是准九品,与九品也就只有一个字的差距,但是这丝差距就像是凡铁与百炼精钢的区别。

    你的劲气在准九品这个阶段,甚至可以媲美出入九品之人,而且劲气大气磅礴,所向披靡。

    ” “但是九品就是修行一道的天堑,世间多少人在九品之前而不能进,有时候这并非是人力所能突破的。

    我知道你走的是武夫一道,不受世俗影响,但是这条路更难走。

    ” 顿了顿,蒯荆看着李逸苍白的脸,道:“我仍然是那句话,念你修行不易,又非大奸大恶之徒,随我回去,尚可饶你一命。

    或许凭你的修为,在何府谋得一项差事也未尝不可。

    ” “如果你冥顽不灵,那我只好将你带回去静思了,等你什么时候堪破,什么时候放你离开。

    ” 还没等李逸说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蒯荆身后的何管事突然开口,“蒯教头,不能放过此人,此人殴打于我,不就是在打何府的脸面吗?” 何管事语气不满,还以为蒯荆准备放过李逸。

     但显然,面对蒯荆,他还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蒯荆并未回头,只是淡淡的道:“我做什么,应该不需要何管事来教吧?” 见他们针对自己的处置而产生分歧,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李逸忍不住打断,“咳咳,你们就开始讨论怎么处置我了,可有问过我的看法?” “你们何府这份借贷契书在律法上根本站不住脚跟,它就是无效的,甚至于,根据《户律》,当初签订这份契书之人,还应当鞭笞四十。

    ” “如今你口口声声说是看我修行不易,饶我一命,但其实你是害怕吧?” 一直面色清冷的蒯荆有些温怒,“你说什么?” “我说你在害怕,害怕我成为九品之后会去找你。

    如今我这个准九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能和你对抗,一旦我成为九品,你害怕自己会败给我!” “你也害怕我背后有人吧?我这么年轻的准九品,万一背后真有什么势力培养了我呢?你对这些拿不准,所以我暂时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 “至于你说的将我带回何府,如果我不愿呢?” 蒯荆没想到李逸会拒绝,在他看来,他给的条件已经够好的了。

    在这上虞县,甚至是整个南平府,没有哪里能比的上何府。

     就拿他自己举例,通过道学考核,成功晋升九品,虽然说在普通人看来,九品已经与普通人不一样了,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往后的晋升会越来越难。

     如果没有金钱、没有背后的势力,想要晋升更是难上加难!他们道门虽然不像那些书生,只能通过朝廷敕封才能往上升。

    道门自有自己的一套晋升方式,那就是道门考核,这项考核是伴随终身的。

     单就是这一项九品考核,就难住了多少人。

    天下道门中人又何止一点点呢,可是真正登堂入室,或者说真正考核通过了的,还是少之又少。

     虽说道门考核通过之后由天一观赐谍,但是道门的权力还是来自于朝廷,因此他们实际上还是由朝廷敕封的。

     只不过,这中间的实际操作人是天一观,这就让许多道人认为他们的实力来自天一观,而不是朝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点同样出现在佛门身上,实际上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不利的,这些佛道中人只知各自的道馆与佛寺,却不知有朝廷,这是不利于朝廷统治的。

     朝廷中不是没有人察觉到这个问题,几十上百年前,当时的内阁首辅便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他的改革之下,将道门天一观以及佛门鸡鸣寺的封赏权收回朝廷的道录司与佛录司。

     这一回收不要紧,立马就受到了道门和佛门的反对,毕竟天一观和鸡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