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刘彻卫子夫虐文 > 第35章 没有公主样?

第35章 没有公主样?

目录
    长安书阁正式开张那一日,万人空巷,齐聚书阁。

     刘徽请的是盖征帮忙打理书阁。

     初初听闻刘徽请盖征帮忙打理书阁,盖征都傻眼了。

     书阁,那可是书阁。

     五层楼高的书阁,藏尽天下书籍。

    听闻刘徽还在不断印刷书籍中。

    许天下人进入其中阅览书籍的地方,刘徽竟然要将如此神圣的地方交由他来打理。

    盖征抚过脸上的疤,不太敢相信。

     刘徽在上回盖征陪陈掌一道外出收药材时,已然注意到他。

    再加上因为郑家的事,刘徽和盖征又有过接触,几回下来,刘徽思量书阁的事须让专门的人管才成。

    盖征一张脸,挺合适。

     盖征万万没有想到刘徽会认为他的脸很合适。

     既知书阁之重,让盖征拒绝刘徽的建议,他又如何舍得。

     因为一张毁容的脸,盖征无论有多少本事都不可能有出仕的机会。

     刘徽这儿,不用看脸,还有机会争上一争,如何不让盖征心动无比。

     两下有心,自不必说,一拍即合,盖征全面负责书阁的事。

     正好,书阁外的这个黑板,其实可以用来启蒙,盖征要是有好为人师之心,不妨在这书阁前也给人讲讲课。

     传道授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

     盖征闻刘徽建议,瞬间意识到刘徽是个极懂人尽其才,物尽所用的人。

     书阁内有多少事不可知,不过,在门阁上为孩童们讲讲课,算是为人启蒙,未必不能教出可用之才。

    重点在于,宣扬书阁,做到刘徽写下的四句话,这才是最有意思的。

     刘徽扬眉,书阁在这儿,按刘徽的意思,太学也应该建在这儿。

     可惜,太学是朝廷所建,刘徽有心争一争,最终还是决定离太学远一点,以免让世族们对她越发恨之入骨。

     闲来无事,刘徽也会在门阁那儿给人讲讲课。

     她一个半大的孩子,竟然给人讲课,谁瞧着眼前这一幕不认为可笑。

     笑归笑,听完刘徽讲课后,谁还笑得出来。

     刘徽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凡有问,无不能答。

     如此一来,岂不让人震惊。

     一时间,刘徽的课还成了无数人追捧的对象。

     盖征以前认为自己学得不错,结果听刘徽引经据典的道来,可见刘徽知识储备量之大,偶尔盖征都想问问,书阁上的书,刘徽看过多少? 到最后,刘徽的课成为无数人追逐的对象。

     可惜,刘徽作为一个还在读书,而且明显有很多事要干的人,十天半个月能来上一堂课,已然极不容易。

     不免有人和盖征打听起刘徽身份。

    谁家的女郎那么有本事? 盖征打哑谜,正好刘徽也不想让人知道太多,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发展人才。

     等书阁步入正轨,刘徽看着已经慢慢建起的学校,学校名字按之前和刘彻商量好的,鸣堂? 虽然鸣堂比一个县都要大,比起城中的太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徽开始让中科院的人搬到这儿,也准备招生了。

     “学校没建好,怎么那么快准备招生?”刘徽一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本来还是学生的她,都当起老师,听反响还不错。

    卫子夫极少过问刘徽的事,就听刘徽和霍去病说一嘴,难得刘徽早归,吃完饭,见刘徽逗着刘据玩,她便问起。

     “真要是建好学校再招人,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

    建好了一些教学楼,宿舍也有了,先招生,正好让家境困苦,无力谋生,没有办法交学费的人,让他们帮忙干活补束修。

    ”刘徽牵起刘据的小胖手,想让他学着站起来,无奈小孩子不配合,刘徽只好作罢,拿了一个小拨浪鼓塞到刘据手里,让他玩。

     卫长公主和刘适在一旁正低声说着话,见刘徽不管刘据,卫长公主过来接手。

     刘徽走到卫子夫身边,卫子夫此时正在织布。

     仔细观察着织布机的刘徽,似乎在思考。

     “鸣堂不是免束修?”卫子夫手中织布的动作没有停下,好奇询问起刘徽,转头注意到刘徽盯着织布机的目光,伸手轻点刘徽的头道:“我们阿徽偶尔让脑子歇歇。

    ” 刘徽乐了,“母亲,脑子不用歇,越用才会越好。

    ” 卫子夫将刘徽拉过来道:“话虽如此,你也不用事事都记挂在心,样样都要做到最好。

    ” “我没有啊。

    随便做做。

    ”刘徽拿起卫子夫织起的布瞧了瞧,认真的道:“鸣堂虽然不收束修,吃住总是要钱的。

    再者,既是培养人才,也要教他们自力更生。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谈何治国平天下?” 对卫子夫的问题,刘徽一向有问必答,从来不会敷衍。

     卫子夫认真的想,不可否认有道理。

     “你舅舅一去几个月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卫子夫不禁想起卫青,出征在外的卫青。

     “母亲放心,差不多舅舅的捷报该传来了。

    ”刘徽对卫青充满信心,七战七捷,卫青打出大汉出击匈奴的决心和骨气。

     匈奴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不假,从前大汉和匈奴之间,一直都是以和亲求存的方式。

    大汉对付匈奴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便是出兵之后不一定能够寻到匈奴兵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匈奴居无定所,哪一处的草长得好,他们便迁徙到哪儿去。

     大汉的军队,想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寻到匈奴的踪迹,何其难。

     想当年,刘彻让人想出办法,让人将匈奴数十万兵马引到大汉军队的包围圈,便是有名的马邑之谋。

     刘彻当时听从主战之臣的建议,想把匈奴单于和主力引到马邑,来个关门打狗,无非是杀了匈奴的大单于,灭匈奴主力,好给匈奴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大汉不可欺。

     谁让匈奴一再咄咄逼人,哪怕和亲,匈奴一再大举入侵大汉,烧杀抢掠,搅得大汉边境不得安宁。

     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接受匈奴如此欺压。

     何况,刘彻承文景两代的积累,粮草充满,国库丰盈,岂有不反击匈奴之心。

     反击,朝堂上主战主和分成两派,马邑之谋在主和一方提出的问题,找不到匈奴的踪迹之下开展。

     可惜,最后因为匈奴单于察觉不对,捉了大汉的一位小吏追问情况,惊悉马邑之谋,领兵掉头就走,以令马邑之谋失败。

     为此,本来汉匈的关系就紧张,马邑之谋后,两族撕破了脸。

     匈奴是一年一年的
目录
返回顶部